邪箭呓语

  破斥藏密外道多识喇嘛《破魔金刚箭雨论》之邪说

  —陆正元老师—

  (连载十七)

  第四章 藏传佛教常见外道完全背离佛法解脱道之三法印

  佛法纵有八万四千法门,但总不出佛菩提道和解脱道此两大甘露法门。解脱道以实证世俗谛为基础,可以让人断除分段生死出离三界轮回而入涅槃,是为二乘甘露法门;佛菩提道则以胜义谛之实证为基础而函盖世俗谛,可让人成就究竟菩提,成究竟佛果,是为诸佛甘露法门。此佛菩提道与声闻解脱道,合称为佛法二大甘露法门;因为佛菩提道与解脱道是三界中最殊胜的修行法门,故藉甘露之名来譬喻显示它的殊胜。但解脱道其实只是属于佛菩提道中的一小部分,故佛菩提道又称为唯一佛乘。凡是所说之法违背 世尊此两大甘露法门之内涵,即为外道法,因为无法让人成就解脱与佛菩提故。

  而此两大甘露法门皆依于经中又称为法界藏之如来藏而建立,《菩萨善戒经》卷9〈6住品〉:【佛所说道为诸菩萨及诸声闻。佛涅槃后集结藏时,声闻藏中除菩萨名,菩萨藏中安菩萨名。是故方等名菩萨藏,不共声闻者。】1在此所谓的声闻藏即是指二乘声闻所修之解脱道,菩萨藏则指菩萨所修之佛菩提道;而 无著菩萨《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6〈2法品〉亦说:【如是契经等十二分圣教三藏所摄。何等为三?一、素怛缆藏,二、毘柰耶藏,三、阿毘达磨藏。此复有二:一、声闻藏,二、菩萨藏。】2因此佛为诸菩萨及声闻所说法道圣教,粗分两类,即是菩萨藏与声闻藏,若要细分,则是无量无边,其中法门虽有无量无边,但总不出解脱道及佛菩提道。

  除了在无佛出世的年代,有极少数悟入因缘法的缘觉辟支佛外,其余众生皆只能沉沦于三界六道中不断的生死轮回而难以出离。故诸佛皆不忍于此,而于众生因缘成熟时出兴于世以度化众生;并示现为最后身菩萨,于成佛前遍学及亲证外道一切法,最后否定诸外道法而亲证实相,方能成就佛道,以此示现来显示众生因为具我见无明,深执五阴十八界为真实我或我所,不肯放舍,纵已证入欲界定或四禅八定,皆为外道所执五阴境界──五现法涅槃,非真寂静涅槃,依旧无法出离三界生死。

  就二乘解脱道而言,首先要认知自身本具之四颠倒见,了知蕴处界法皆为因缘所生法,皆虚妄、无常、生灭、无实、无我;并须了知包括意识、意根等蕴处界法灭尽之后,并非断灭,仍有入胎识独存,方是寂静涅槃境界。能如实观察蕴处界法之虚妄、无实、非我后,断除萨迦耶见(我见)、疑见及戒禁取见等三缚结,方能证入初果,也就是二乘见道位。也由于断除以意识等为我之我见后,而能逐步薄贪瞋痴、断五下分结、断五上分结,终能完全断尽以意识、意根为我之三界爱,于内、于外无恐怖,安处于灭尽蕴处界诸法唯异熟识独存之寂静涅槃。

  大乘菩萨虽以佛菩提道为主修,不入无余涅槃,但是并非不求证解脱道,反而是实证般若智慧后,渐次满足大解脱,远超于二乘解脱境界。菩萨于十信位修集信心,一劫乃至万劫满足后,进入资粮位初住至六住位广修外门六度万行,并于六住末后之加行位中熏习般若中观,谓于煖、顶、忍、世第一法之四加行中,依四寻思得知蕴处界法皆是自心如来藏所变现之无实、不可得之虚妄法,伏除能取及所取,双印能取、所取空;而于七住真见道位明心─般若正观现前,开大乘慧眼,亲证如来藏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现前观察如来藏虽真实常住,却是不作主、无执著的无我性,虽为本觉却又无觉观于六尘境界的觉知性。悟后于相见道位十六心中,经由转依“不空如来藏”后,如实观察蕴处界法之虚妄无实,皆是由如来藏根本因及众缘和合所生之法,是为“空如来藏”,故双具如来藏空性之智。而后依此中道般若根本无分别智、后得无分别智,历经三贤位,主要熏习一切种智,兼修除性障及护持正法、广利众生,累积入地应有之广大福德。及至初地时能永伏性障证慧解脱而不取证无余涅槃,由大愿故留惑润生,历经十地修集道种智与无量福德,而后圆满一切种智证大菩提果,圆满大解脱道,成究竟佛果。

  所以,无论是二乘解脱道或是佛地四种涅槃,皆是依于入胎识如来藏而建立,若无入胎识如来藏常住不灭,当蕴处界等因缘所生法灭尽之后,则涅槃即成断灭空,是为外道断见。只是 世尊在初转法轮时,著重于教导众生如何证得解脱,而隐说如来藏,因为尚未深入解说此入胎识如来藏之内涵,故《解深密经》中说为【惟为发趣声闻乘者,以四谛相转正法轮。……而于彼时所转法轮,有上有容,是未了义

  】3。此入胎识如来藏于阿含诸经中,或说为诸法之实际,或说为如,或说为识缘名色之识,或如南传尼柯耶诸经中说为爱阿赖耶、乐阿赖耶、欣阿赖耶、熹阿赖耶,或说为有分识;乃至直接说之为“我”者,说色等五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非如达赖等藏传佛教诸师说二乘法仅有说“生空”而已。

  此间已久不见有人能真证解脱道,甚至连初果都不可得,此皆因误会解脱法道之内涵而错乱修学,故不得其门而入。平实导师于所著七钜册之《阿含正义──唯识学探源》书中,广说四部阿含中所隐说之真正义理,并提示末法时期诸方大师对于阿含真义误解之实例,证实唯识增上慧学确于“原始佛法”之阿含诸经中已隐覆密意而略说之,证实 世尊确于印顺派所谓之“原始佛法”中已曾隐覆密意而说第八识如来藏之总相;亦证实 世尊在四阿含中已说此藏识是名色十八界之因、之本─证明如来藏是能生万法之根本心4。佛子可据此修正以往受佛门外道诸师误导之邪见,建立正确知见,转入正道修学,以免一生的努力精进皆唐捐其功,浪费了宝贵生命。

  但综观藏传佛教外道法教中却完全不知解脱道之真实义理,只是披著似属佛法的外衣,所说内涵却处处破坏佛法的根本,谤无如来藏;并且浅化佛法,用“诸法无自性”来取代如来藏体性,冒称为胜义谛、第一义谛;并以凡夫执著世间之颠倒见妄称“诸法无自性”为世俗谛,却又自律背反而主张意识心常住不坏,公然违背 世尊开示之“意识是意法为缘而生之虚妄法”,公然违背“六根、六尘、六识等十八界皆是因缘生灭之法”之 世尊圣教。或坚执有离于如来藏之外五尘真实存在、意识为三世轮转的主体──根本识,执著外道五现涅槃中最粗糙的欲界境界为开悟,认为涅槃当中还有意识在领受双身法淫欲之乐,与 世尊在四阿含中所说涅槃中灭尽十八界的圣教违背;藏传佛教如是种种说法,不但不承认“一实相印”,亦完全背离解脱道之“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等三法印”,同于常见外道等凡夫众生认贼为子之所见。所以说藏传佛教只是将其所主张的外道法皆冠上佛法名相,但其内涵却是与佛法之见、修、行、果毫无关系;如是教导众生,不但无法让众生得到解脱,反而让随学者完全陷于欲界粗重淫欲之享乐中而自以为是修道,具足我见,永障圣道之实证;乃至造下邪淫、大妄语、破菩萨藏等极重恶业,不只永远于三界六道生死河中流转不息,死后尚且要下堕无间地狱受苦无间,为期多劫。

  究竟真理必定只有一个,世出世间法皆依循此根本识如来藏而运作,故因果俨然,解脱道与佛菩提道亦因之而建立,绝非凡夫空想所能成就。证悟并通达佛菩提见道智慧之初地菩萨,度众纵有诸方便善巧、深浅不同,但所说之法已经绝对不会相互矛盾,何况再经二大阿僧祇劫进修而成就佛果之 世尊所说,焉有可能前后矛盾?唯有愚痴胆大之未悟凡夫,仅顾眼前数十年之世俗法利益,方敢不惧因果,全凭自意想像而恣意乱说佛法,才会说“佛法中有各种不同、相互矛盾的观点”,笔者前章所举达赖喇嘛所说即是最好证明。多识喇嘛同样不以真实证悟之佛菩萨圣教量为依归,反以同为凡夫甚至是破法者之谬论来为己撑腰,假借佛教徒的表相,处处破坏、割裂佛法,还振振有词地认为只要打著佛法招牌,即可自己信自己的、可各说各话,不论是非。这正是犯了最严重之“破和合僧”的五无间罪,难以救拔。如多识喇嘛说:

  若就阿赖耶识而言,那仅仅是唯识派一家之言,在佛教四大学派中,小乘毗婆沙、经部及大乘中观宗只承认六识,不承认虚构的阿赖耶识。承认阿赖耶识的唯识家有他的经典理论根据,不承认阿赖耶识的也有他的经典和理论根据,并非凭空捏造。自己信自己的,井水不犯河水。从来佛教各派,讲什么经论,就按什么观点解释,不是用自己的一个标准衡量一切教派和一切经论的是非对错。隋唐时代的汉地佛教各宗派也是各持己见,各随其安。5

  多识喇嘛总是说一些无意义的表面话,因为多识这里还大言不惭地说:“自己信自己的,井水不犯河水”,这是标准的凡夫和稀泥之乡愿心态,希望透过这样模糊的说法来找空隙生存,这不是求真讲理、实事求是的学者应该有的心态,也不是脚踏实地、如实修行的佛弟子应该有的作法。这也显示多识喇嘛是不敢针对法义就法论法的,所以提出世俗人的说法:“自己信自己的,井水不犯河水”,期望获得浅学无智的初机学者─藏传佛教的学人都属于浅学无智的初机学者─的支持而继续信受藏传佛教。所以多识喇嘛是不敢就法论法而排除所有这类言语的。

  再者,多识喇嘛这样的说法,也是自打嘴巴,因为既然已说“自己信自己的,井水不犯河水”,那他写这本漏洞百出的《破论》,想要破斥 平实导师之正说而为藏传佛教──喇嘛教出一口气,正是违背己所说“自己信自己”的说法;显示多识喇嘛自己在世俗法已经是自语相违、前后矛盾的了,哪有能力就法论法呢?并且多识喇嘛书中的许多说法也是违背事实正理,以及扭曲、诬责而人身攻击于 平实导师,多识喇嘛这不正是违背自语“井水不犯河水”的说法吗?由此可以知道多识喇嘛乃是一个标准的凡夫,连世俗法中的逻辑都不懂,绝非实事求是的学者或脚踏实地的修行人。从多识这一段话,就可以知道多识本人对于是非对错也是含糊笼统、无智辨别。因为明智如理的人都知道,法界的事实正义就只有一个,并且如他自己所说“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是不容混滥,不许“自己信自己的,井水不犯河水”和稀泥。而且诸佛所说的法界实相乃是佛佛道同,所说、所证都是同一实相心,若是如多识喇嘛所说,是“自己信自己的,井水不犯河水”,那么即是诸佛各自所证实相互相不同,就该分为很多种不同的佛、佛法、佛教了;照多识喇嘛这样主张“各说各话”的讲法,就会有两个、三个乃至多个实相,那就不是唯一实相了。因此,从笔者这样的举证分析,大众就知道,只有像多识喇嘛这种不切实际的假学者、假修行人,才会说出这样的荒唐话。

  三者、多识喇嘛这种说法,也正凸显藏传喇嘛教笼罩众生的一贯伎俩,藏传佛教喇嘛们常利用众生乡愿的习惯,躲避佛教正法辨正的义务。由于多识喇嘛鼓吹“自己信自己的,井水不犯河水”,以为这样就可以冠冕堂皇的违背佛说、入窜佛教,也不必依据法界的真实义而说佛法,如此“自己信自己的,井水不犯河水”,要求佛教界免除藏传佛教法义辨正的大是大非而“各随其安”,就能混迹佛教界,入窜佛教中吸取佛门资源。可是多识喇嘛对自己所说“自己信自己的,井水不犯河水”却不信受,反而造文对 平实导师广作人身攻击,显见多识喇嘛的心口不一。

  四者、多识喇嘛说:“不是用自己的一个标准衡量一切教派和一切经论的是非对错”,而这句话有一个前提必须先作简择,那就是“自己的一个标准”是否符合法界的事实?是否符合至教量?若是符合法界的事实也符合至教量,那就应该而且必须以“这一个标准”来“衡量一切教派和一切经论的是非对错”,因为这是符合法界的“现量”事实,也符合至教量的。由于藏传佛教喇嘛们常常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话来笼罩众生,把大前提去掉,然后扭曲事实、积非成是;如今多识喇嘛照样依照古时喇嘛教的传统,仍然用这样的手段来混淆是非、笼罩众生,如今笔者正可以藉这个机会指出其淆讹处,让大众知道多识所用藏传佛教的手法与伎俩。

  五者、多识喇嘛说:“小乘毗婆沙、经部及大乘中观宗只承认六识,不承认虚构的阿赖耶识”,然而阿赖耶识是否为多识所说的“虚构的阿赖耶识”?所有学佛人都应该探究清楚,不该含糊了事,因为这个知见与自己的道业密切相关、息息相关。事实上,多识这样的说法是公然诽谤说南、北传的所有阿含经典及所有大乘经典所说内涵为“虚构”了,因为南、北传经典中都主张八识论而不是藏传佛教所主张的六识论,所以藏传佛教与多识喇嘛的说法都是在诽谤经典圣教。其实八识论才是南、北传阿含圣教所说,所以第七识意根与第八识阿赖耶是南、北传三乘经典中的正说,六识论乃是常见外道邪说;这部分法义,平实导师在《阿含正义》共七辑书中已有多处举证四阿含经文,并且作了详细的辨正,此处限于篇幅关系不便全文引用,请读者自行请购阅读;我们也将在后文中简略而扼要地加以辨正。

  多识喇嘛虽处处引用佛法名相,自称中观应成派是佛教中最究竟的一派,但实际上藏传佛教中观应成派却是道地六识论邪见的常见外道法─将生灭无常的意识认定为常住不坏法。正是 世尊于《佛说法灭尽经》卷1中所说的【吾涅槃后法欲灭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魔作沙门坏乱吾道】6之坏乱佛道者,藏传佛教所有法王、喇嘛心态都与多识一样:欲令第八识了义正法转易为六识论常见外道法,而从本质上败坏佛法故。且不说连阿罗汉都难以理解的佛菩提道,藏传佛教诸师是连基础佛法的二乘解脱道也都完全不懂,才会将初果到四果人所否定的意识生灭心,建立为常住不坏心;所说所修之法完全背离三法印,不但以意识常见外道法来取代佛法,更将完全属于意识境界的欲界双身法高推为最高佛法,让众生无法出离欲界、无法脱离天魔之掌控,正是 世尊所言之魔子魔孙的作为。在本章中就让我们来看看藏传佛教法教与佛法解脱道之“三法印”间,正是“毫厘有差、天地悬隔”;而藏传佛教诸师之作为正是吾等最好的负面教材,学佛人当引以为监,看清其错误示范而不要重蹈其覆辙。

  第一节 因缘所生之蕴处界世间法悉皆无常、苦、空、非我─意识是蕴处界生灭法所摄

  欲明了解脱道,首先要了解阴界入的内涵,若如藏传佛教外道古今诸师连自身所具有之阴界入等现前诸法都弄不清楚,而说懂得他们所不知不见的最究竟的佛法,则皆是自意想像、自欺欺人之谭。关于阴界入之体性及观行之法,因为篇幅有限,在此仅能简略说明,有心深入者,请自行请阅 平实导师所著之《阿含正义—唯识学探源》第一辑以及《识蕴真义》,其中对此部分法义有非常详尽的解说。

  一切众生之内外心境根尘,可以用十八界概括之,即六根、六尘、六识。界者,因此十八法之功能差别各不相同,而各成界限之谓也。六根、六尘又合称十二处、六入处,即于六根六尘相触之处而生六识,则成十八界,以下分别解说之。

  第一目 六根之内涵

  六根为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这名相大家都耳熟能详,但对六根的真实义却未必了解。眼、耳、鼻、舌、身等为五色根,五色根又各别有扶尘根及胜义根(净色根),扶尘根即眼球、耳朵、鼻子、舌头、身体等外在看得见外观,能接收色、声、香、味、触等外五尘境的器官,以及各别接收外五尘讯息的感觉神经,可分别传达五尘讯息至掌管视觉乃至触觉的头脑各部分中;而此头脑中掌管视觉乃至触觉的部分则是胜义根(净色根)。因此说五色根各有扶尘根与胜义根,依证悟的菩萨来说:五扶尘根可见有对,五胜义根不可见有对。

  经论中仅说有五色根,从来不说六色根,则显然意根并非是有色根,祂不是色法而是心法,而且是意识生起时的俱有依─依于意根的作意才能使意识生起,##可见意根是在意识出生以前就存在的,当然意根是第七识。如《杂阿含经》卷13第332经:【佛告比丘:“意内入处者,若心、意、识,非色,不可见、无对,是名意内入处。”】7意即:意根就像过去心、未来意、现在识等三世意识心一样,都不属于色法,无法以肉眼得见、也没有物质色法的质碍;祂也不像意识一般,能让凡夫们感觉到,所以才被称为“内入处”,因此凡夫们都没有智慧面对祂的存在;由于凡夫们都无法了知意根的存在,所以无法面对意根,这就叫作意内入处,这是想要实证解脱道的声闻人所应了知的。

  意根既然是心,经中又多处说“缘意及法,生意识”,此内意入之心当然是六识之外的第七识,正是第六意识的所依─第六意识要以意根为俱有依才能生起;又从阿含中“依根而立识名”─依意根来建立意识的名称─的意思中,也可理解到“意根”与“意识”一定是两个不同的心体,所以即使是在二乘法中,也绝不可能只说到六识而不说到七识的;只有智慧不够而读不懂四阿含诸经的人,才会说“四阿含诸经中只说到六识心”8。只是因为 世尊于初转法轮之阿含时以宣说二乘解脱道为主,故凡是讲到第七识意根时,都不作深入的解释;对第八识阿赖耶更不详细的明说,只说有识入胎出生名色9,只说灭尽十八界后的无余涅槃位中有本际,而不说“本际”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异熟识,而是在其后的二转、三转法轮时,方有深入之开示。

  但此六根并非无因而有,都是由如来藏入胎识所生,而此皆因只有如来藏具有大种性自性,所以能够摄持四大而成就色身;意根、意识并无此种功能,不可能出生色身。如《长阿含经》卷10〈大缘方便经〉佛云:

  “阿难!‘缘识有名色’,此为何义?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出胎,婴孩坏败,名色得增长不?”答曰:“无也。”“阿难!若无识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是缘,知名色由识,缘识有名色。我所说者,义在于此。”10

  “名”是指受、想、行、识等四蕴,“色”则是羯罗蓝(受精卵)及四大所成身等,故名色即指五蕴。意识函盖于识蕴当中,现代医学已证知:刚入胎之受精卵位时并无意识等六识,然而圣教中说此时仍然有“名”,可见此时的“名”仅有意根存在;甚至在怀孕三、四个月时,眼等五根未发育完整,意识尚无法出现,故此时识蕴之前六识并不存在。龙树菩萨于《大智度论》卷90中亦同作是说:【初入胎识是名色因缘。“识、名色”在胎中,此中虽有六入,未成就、未可用,故未得名字,既生婴孩,未能有所作,但有六入,转大有六触。

  】11

  但这些都是证悟菩萨的法道,可以于自身现前体验之法,并非纯是想像之法,只是非凡夫、二乘人所能了知。但若因自身福德与智慧都不足而无法证知,却不愿下心勤求深妙佛法,反而以凡夫知见予以否定,则可说是天下最为愚痴、最可怜悯者。

  第二目 六尘与六入

  六尘,即是色、声、香、味、触、法。相对于六识能见的自性名为见分,此六尘则名为相分,相分又有内、外之分。外相分为如来藏藉四大所成之五色根所接触,而有与扶尘根相对应之外五尘及外法尘,此即为外六入;内相分则是如来藏将所接触之外六尘,转成电化学讯号透过感觉神经传送至五胜义根之头脑中,再由如来藏将这些讯号于头脑胜义根中变现成色、声、香、味、触等五尘内相分,以及其上所显现之法尘,此即为内六入。其后再由意根之作意,而由如来藏出生前六识之部分或全部来加以了别内相分六尘境。

  所以事实上,一切有情众生的六识心所接触到的,其实都只是自心如来藏所变现之内相分六尘而已,从来都不曾接触到外相分六尘,这就是《华严经》中所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道理。现在的医学家虽然尚不知道如来藏的存在及妙用,但却也已证知有情众生是以头脑来“看、听、嗅、尝、触”,来感知外在世界的影像讯息。

  例如日本医学博士堺章教授在解释何谓视觉时说:【从瞳孔进入眼中的可视光线会在水晶体(镜片)经过折射,……可视光线到达视网膜后,视觉细胞中的感光物质(视紫质)会产生变化,在细胞内产生电位变化,其电位信号会先刺激双极神经细胞,然后再刺激多极神经细胞。其轴突化为视觉神经,从视网膜延伸出,最后传递至大脑皮质的视觉区,在此整合后才开始有视觉的产生,也就是产生了影像。】12

  另外,若看立体电影时,当有一支箭朝观众席笔直射来时,大部分的人都会感觉到好似真的要被射到而大声尖叫或是低身闪躲,其实观众心里都知道,那只不过是(在大脑视觉区所显现的)影像而已,而非有真实的箭射来。

  又例如色盲、近视、老花、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病症,使得眼扶尘根或胜义根之功能不正常时,外在人、物之影像即无法正常传递至脑部视觉区显现内相分,有智之人藉此皆知是自己的视觉功能有障碍,无智之人则坚执自己所见到的是外在人、物之实际状态。

  所以由现代的医学及科技,稍有世间智慧的人已经可以很容易就了解到:有情众生一生当中好似不断的与外在的色、声、香、味、触等境界有真实接触,而不断产生贪瞋等烦恼,可是实际上无非都是自己心中所显现的影像罢了,犹如梦幻泡影一般。只不过众生长久以来为无明所障,心中存著颠倒见不肯放下,所以即使知道此真相后,大多数人往往视之为一项知识而仍然沉溺于无明烦恼之中。

  如是近百年内随著科技、医学之进步发达方逐步明了之知识,佛陀早于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有许多明确之开示,只是藏传佛教古今所有祖师都读不懂,才会继续以六识论等常见外道知见取代佛教正法。因为 世尊明心见性而成佛,第八识本来就是 世尊已经完全证验,也是一切证悟者所该体证之法;而 世尊也是明心证悟后方为众生说法故,证明第八识绝非是凭空想像的。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0:

  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虚妄取异色 四大无差别

  四大非彩色 彩色非四大 不离四大体 而别有彩色

  心非彩画色 彩画色非心 离心无画色 离画色无心

  彼心不常住13 无量难思议 显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14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2:【譬如明镜,随缘显现一切色像,而无妄想。彼非像、非非像,而见像非像,妄想愚夫而作像想。如是外道恶见,自心像现,妄想计著。】15

  然此道种智之甚深义理,要到第三转法轮之时 世尊方才为已证悟之菩萨宣说,不是为声闻初果到四果圣者宣说,更不是为凡夫宣说的。诸大菩萨之论中亦多有详细说明,但这实非连二乘解脱道都不懂的藏传佛教外道祖师所能了解,何况少闻而且未断我见的多识喇嘛如何能知。兹举明朝蕅益大师于其《相宗八要直解》卷2依文解义解释《大乘百法明门论》时,所说较为浅显16之论文来说明,希望多识“活佛”多少能看懂一些佛法的真实义:【就此第八识所变依、正二报之相,眼识缘之,即名为色;此色即是眼识相分,乃托第八识之相分以为本质,自于识上变相而缘,喻如镜中之影,未尝亲缘本质色也。】17

  此是说百法中所述及的眼、耳、鼻、舌、身五根,是有情众生依过去所造善恶业因缘所生之庄严、鄙陋不等的正报身相;而色、声、香、味、触及法处所摄色等六尘,则是有情依于过去生所造善恶业各各不同,而有依他起之富裕、贫困不等之世间福德依报之相。此等由眼识所缘之相,即名为色尘;此色即称作是眼识所缘的内相分,乃是依托共业有情之第八识变现的四大极微所成之外相分作为本质法,而于自身第八识所变现的影像,由第八识所变之见分六识觉知心来缘此相分。第八识如来藏就像是镜子一般,而内相分就如同镜中之影像,将外相分于内如实显现,再由六识觉知心见分来缘镜中影像,其实有情是从来不曾亲缘外相分六尘本质法的。

  也就是说:有情从来就只是像坐于战车中之士兵,藉著潜望镜来观察外面的世界─所见外色尘其实只是潜望镜所显示的内色尘;而我们一生所见的六尘,其实只不过是如来藏所变现的内相分六尘影像罢了。但是,世上一直都有如同多识喇嘛这般颠倒无智的可怜凡夫,即使是在看电视时,仍然以为自己有实际接触到萤光幕中的各种人物景象,而生起各种情绪及贪瞋等等烦恼。

  另外,由阿含中 世尊所说“知外六尘、内六入”及“灭内、外六事”之语,亦可知道是要我们应当寻求各种的方便来“灭内、外六事”,佛开示要灭除内六入,而不要再领受外六尘,当然并非是指要灭掉外在四大所成之山河大地等物,而是说若要尽苦际、入涅槃,则应灭除自身的十二入处、十八界法。若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时,所灭的是外在四大所成之山河大地等物的话,则历来已有许多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岂不是当时世界所有的山河大地都该跟著灭尽了,而使得众生无处安身呢?所以,解脱道中所说入涅槃时要灭的六根、六尘等法,皆是指有情众生自身所具之内法,而非是与各人解脱无关的外法。如《增壹阿含经》卷31说:

  世尊告曰:“有爱者则有受,有受则有爱,因缘合会,然后各各相生如此,如此五苦盛阴无有断绝时。

  以知爱已,则知五欲,亦知外六尘、内六入,即知此盛阴之本末。”尔时世尊便说此偈:

  世间有五欲,意为第六生;以知内外六,当念尽苦际。

  “是故当求方便,灭内、外六事。如是,梵志!当作是学。”18

  况且行布施等善恶业行,之所以在未来世会有广大福德等果报差别,皆是因为如来藏具有异熟性及大种性自性、成性自性等无量功能,所以因果必定昭昭不爽。另外,山河大地等外法,亦是由于有情众生如来藏中的共业种子所成,并非是如来藏心外之法,所以经中才有所谓“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19之语。若非有如来藏此等随顺因缘而变异四大之性用,则无论再怎么修行,也不可能成就清净佛土了。

  世尊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实证上述道理而为众生宣说此内六入、外六入之法,尤其是在三转法轮的唯识经典中详细阐明其中深义。但就是有如此愚痴的藏传佛教外道诸师,不断贪爱执著有真实外境等物质之法可得,完全是颠倒见之凡夫,全然背离世间之正理及佛法中的圣教量。(待续)

  1《大正藏》册30,《菩萨善戒经》卷9〈6住品〉,页1012,下13-16。

  2《大正藏》册31,《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6〈2抉择分中法品〉,页686,中25-27。

  3《大正藏》册16,《解深密经》卷2,页697,上24-28。

  4四阿含诸经中,多数原为大乘经典;由二乘圣者听闻结集后,依其所能理解之解脱道法义迳行结集为解脱道经典,已非佛

  菩提道经典之原义,但仍处处可见大乘经典法义之余绪。

  5多识仁波切著,《破魔金刚箭雨论》,圣地文化出版社,2005年11月初版一刷,页96~97。

  6《大正藏》册12,《佛说法灭尽经》卷1,页1118,下17-18。

  7《大正藏》册2,《杂阿含经》卷13,页91,下8-10。

  8详见《阿含正义》七辑中所举证的四阿含诸经文字证据与辨正。台北,正智,2007年2月。

  9“名色”的名中,已有意根与前六识,出生名色的“识”当然先于“名色”本然存在著,正是第八识。

  10《大正藏》册1,《长阿含经》卷10〈大缘方便经〉,页61,中8-14。

  11《大正藏》册25,《大智度论》卷90,页696,下24-27。

  12堺章医学博士著《透视人体医学地图》,瑞升文化事业,2004年4月初版,页158。

  13此阿赖耶识显现了色阴与受想行三阴,也显现了识阴等六识,但不会常住于这五阴中,寿尽时就离开了。

  14《大正藏》册9,《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0,页465,下16-23。

  15《大正藏》册16,《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2,页491,中24-27。

  16编案:蕅益法师并未证悟,故说“较为浅显”。

  17蕅益大师解著,《相宗八要直解》卷2,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80年7月初版,解《大乘百法明门论》页10~11。

  18《大正藏》册2,《增壹阿含经》卷31,页718,上1-10。

  19《大正藏》册14,《维摩诘所说经》卷上,页538,下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