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中观(连载13)----游正光老师

  由上面说明可知:会提出“应该由出家人传菩萨戒,在家人不应该为人传菩萨戒,因为那是不如法的”,就表示这个人非常注重出家表相,有崇拜声闻的心态,显示他的菩萨性还不够坚固,根本不懂什么才是真正的出家人。如果这样的说法是由出家人提出来的,就表示这位出家人我慢非常严重,非常执著自己的出家表相;像这样的人我见坚固无法证得声闻初果,今生今世更不可能在大乘法中真见道而证菩萨初果。

  如 玄奘菩萨在《大唐西域记》卷4 开示:

  大城南四五里,至小伽蓝,僧徒五十余人。昔瞿拏鉢剌婆(唐言德光)论师于此作《辩真》等论,凡百余部。论师少而英杰,长而弘敏,博物强识,硕学多闻。本习大乘,未穷玄奥,因览《毘婆沙论》,退业而学小乘,作数十部论,破大乘纲纪,成小乘执著。又制俗书数十余部,非斥先进所作典论,覃思佛经,十数不决,研精虽久,疑情未除。时有提婆犀那(唐言天军)罗汉,往来睹史多天。德光愿见慈氏,决疑请益。天军以神通力接上天宫。既见慈氏,长揖不礼。天军谓曰:“慈氏菩萨次绍佛位,何乃自高,敢不致敬?方欲受业,如何不屈?”德光对曰:“尊者此言,诚为指诲,然我具戒苾刍出家弟子,慈氏菩萨受天福乐,非出家之侣,而欲作礼,恐非所宜。”菩萨知其我慢心固,非闻法器,往来三返,不得决疑。更请天军,重欲觐礼。天军恶其我慢,蔑而不对。德光既不遂心,便起恚恨,即趣山林,修发通定,我慢未除,不证道果。1

  注1《大唐西域记》卷4,《大正藏》册51,页891,中27-下16。

  德光论师执著自己是受具足戒的出家比丘,示现出家相,认为自己很尊贵,看见 弥勒菩萨在兜率陀天示现穿著天衣的在家相,所以不肯礼拜。弥勒菩萨知道德光论师我慢非常重,所以一连三次都没有为德光论师解决疑惑。因为这样的缘故,德光论师错失真善知识 弥勒菩萨为他开示的机会,虽然后来德光论师愿意觐见礼拜 弥勒菩萨,但是因为他的慢心无法去除,所以天军阿罗汉再也没有为德光论师以神通力接引他到兜率陀天觐见 弥勒菩萨。由此可知:

  一者、执著自己是出家表相的人,不是现在才有,古时就已经存在了,只是现今的佛教界比以前更严重。这样慢心深重的人,往往与真善知识失之交臂,错失与真善知识请法的机会,尚且无法在佛法上有所增益,还有可能于未来明心见性吗?当然不可能!

  二者、正好显示这位出家人没有佛法正知见,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出家人,不知道什么才是胜义菩萨僧,所以才会有如此荒唐的主张出现。

  三者、证明这位出家人是我见未断的凡夫。为什么?如玄奘菩萨开示,执著出家表相的人,他的我慢非常坚固,而我慢是依于“我”而建立,不能离开“我”而存在,可以证明:这个执著出家表相的人,是我见未断的凡夫。像这样的凡夫,如果他看见未来绍继佛位的 弥勒菩萨示现在家相,他还是会执著自己是出家表相而不肯礼拜 弥勒菩萨,也显示他的我慢非常坚固。既然我慢坚固,今生根本无法真见道而证菩萨初果,当然是我见未断的凡夫一个。

  四者、菩萨戒可归纳为三聚净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其所含摄的范围比声闻戒深且广。譬如淫男、淫女、无根、二根、黄门、畜生、奴婢、鬼神等一切有情,都可以受菩萨戒,唯除犯七逆罪者,而且一受永受、戒身口意三行等。声闻戒则有很多限制(不像菩萨戒一样,可以让很多人受戒),仅一生受,戒身口二行而已,不戒意行等。所以菩萨戒所含摄的范围比声闻戒深广,因此受持声闻戒,最多仅能成就无学阿罗汉而已,可是受持菩萨戒最后可以成佛,两者是大不相同。

  因此缘故,应该以正解脱戒之菩萨戒来规范菩萨僧团,以别解脱戒之声闻戒来规范声闻僧团,不能以声闻的别解脱戒来规范菩萨僧团,也不能用菩萨的正解脱戒来规范声闻僧团,因为那是不伦不类的施设,将会破坏菩萨僧团、声闻僧团,导致菩萨僧团、声闻僧团破裂,就会成就违犯七逆罪之一的破和合僧重罪,未来果报非常严重,不能不慎。

  最后作个总结:三乘所受的戒是不同的,二乘人受的是声闻戒,菩萨是受菩萨戒。声闻戒是别解脱戒,菩萨戒才是正解脱戒。持声闻戒,最后仅能成阿罗汉,不能成佛;持菩萨戒,不仅能够成为菩萨阿罗汉,而且也可以成佛。求受菩萨戒者没有什么限制,求受声闻戒则有很多限制,但是不论是菩萨戒或者是声闻戒,唯一共同的限制就是不准犯七遮罪的人受戒。要受菩萨戒时,可以礼请已受菩萨戒的人为法师来传菩萨戒;受戒时,最好是受上品戒,其次才受中品戒乃至下品戒。不能用声闻的别解脱戒来规范正解脱戒的菩萨僧团,也不能用菩萨的正解脱戒来规范别解脱戒的声闻僧团,以免犯下七逆罪中的破和合僧重罪。

  第十二点:三乘异生性广狭有差别,亦即菩萨异生性深而且广,二乘人异生性浅而且窄。首先要探讨的是,什么叫作异生性?所谓异生性,就是造下未来世异于此生应该当人的果报,因而下堕三恶道受生死轮回苦的体性,名为异生性,如论中开示:

  问:“何故名异生性?”

  尊者世友作如是说:“能令有情起异类见、异类烦恼,造异类业,受异类果,异类生故,名异生性。复次!能令有情堕异界故,往异趣故,受异生故,名异生性。”2

  注2、《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45,《大正藏》册27,页231,下12-15。

  论中开示:有情起了异类的邪见及烦恼,造作未来世无法再保有今世当人的人同分3 之恶业,因而下堕三恶道受不可爱异熟果报的体性,这就是异生性。这样的体性,包括了谤佛、谤法、谤贤圣、破十重戒,以及破法毗奈耶(法戒)等在内。譬如谤佛部分,认为大乘非佛说、如来藏是外道神我、梵我等。谤法部分,坚持意识觉知心就是真实心、认为离念灵知心就是真心,否定了真实心第八识,而说一切缘起性空、一切性空唯名等。谤贤圣部分,跟随及接受邪师的邪教导,毁谤真善知识为邪魔外道,或者不肯接受真善知识教导,毁谤真善知识法义有毒、不如法,或者说真善知识身、口、意行有过失等等,使得未来多生多世要受三恶道苦。

  注3、【譬如“人同分”,所有人类都同样是在一个身体上面有四肢,有一个头,这个模样就是人同分。如果有人是有两个头,就是异常,就不符合正常的人同分。或者多长了一、二只手,就不是正常的人同分,就会被指称为异常的人。也就是说,身体和支分有一个相同的模样,所以心想就会大致相同;而正常人都不外于这个模样,这个模样就是人类的众同分。】详见 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十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市),2011/9/30 初版首刷。

  在律部当中,有一个真实的例子可以为大家说明异生性的内涵:

  佛在室罗伐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尔时具寿大哥罗苾刍,于一切时常用深摩舍那处鉢(谓是弃死尸处,旧云尸陀者讹也),著深摩舍那处衣,食深摩舍那处食,受用深摩舍那处卧具……时此城中有一婆罗门,娶妻未久,便诞一女,女既长大,父遂身亡。时诸亲族具严丧礼,送至尸林焚已归舍。其妻及女哭在一边,时大哥罗看烧死尸,时女见已,告其母曰:“今此圣者大哥罗犹如瞎乌,守尸而住。”时有人闻来告苾刍,苾刍白佛,佛言:“彼婆罗门女自为损害我声闻弟子德若妙高,作粗恶言共相轻毁,缘斯恶业,于五百生中常为瞎乌。”时远近人众,咸闻世尊记婆罗门女于五百生中常为瞎乌。其母闻已,作如是语:“佛记我女五百生内常为瞎乌,何苦之甚?”母即将女往世尊所,礼佛足已,白佛言:“世尊!唯愿慈悲恕此小女,缘无识故,非毒害心,辄出此言,愿见容舍。”世尊告曰:“岂我为恶咒令彼受耶?由此女子轻心粗语堕傍生中,若重恶心当堕地狱。”女人闻已,从座而去。4

  注4、《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卷36,《大正藏》册23,页825,上26-中27。案:要判断一个人所犯的罪或轻、或重,要用三个面向来考量,那就是根本、方便、成已。根本,是指动机,起心动念是善是恶等。方便,是指拟定各种方法来造业。成已,是指所造的事已经成就。以这位年轻女子毁谤大哥罗比丘为例来说明:这位女子仅是看了大哥罗比丘一眼,轻心而不经意说:“大哥罗比丘像瞎眼鸟。”故有成已罪,但没有根本及方便罪,所以只是轻谤,因为是轻谤所以死后仅堕入旁生,五百世为自己所言之瞎眼鸟。如果这位女子是故意起心动念要毁谤(根本),也透过其他方法来毁谤(方便),毁谤也成就(成已),是为具足根本、方便、成已,当堕地狱。

  律部经典开示:

  在佛世,有一婆罗门女,只因为看见大哥罗比丘在旁观看焚烧她父亲的死尸,轻心而不经意说大哥罗比丘犹如瞎眼的鸟,未来五百世将堕于傍生中,成为瞎眼的鸟。若是以恶心而毁谤,当堕于地狱受无量苦。由此可知:只要轻谤有德行的人,譬如毁谤声闻初果人、毁谤证悟菩萨等,就已经造作了异生性,来世要堕入异类中(异于此生的人同分),将受不可爱的异熟果报,如同婆罗门女轻谤大哥罗比丘如瞎鸟,未来五百世堕入傍生中为瞎鸟。如果是以恶心毁谤有德行的人,那可是长劫不可爱的地狱果报。同样的道理,由于众生没有慧眼简择真善知识说法,往往很容易毁谤弘扬闻所未闻法的真善知识,而这些真善知识很可能是三贤位的菩萨摩诃萨,乃至是地上菩萨摩诃萨,未来世的果报真的很难善了。因此,在此奉劝学佛人,每见真善知识弘扬闻所未闻法而与大法师、大居士们说法不一样时,应将真善知识所说的法与经典一而再、再而三地慎重比对,以免误评真善知识,因而造下毁谤三宝重罪的异生性而后悔莫及。

  又菩萨犯十重戒,譬如已受菩萨戒者,不论是出家人,或者是在家人,因信受邪淫外道法,广修男女双身邪淫法,导致今世人身不保,因而下堕三恶道受苦。又破法毗奈耶部分,譬如明说如来密意,使得众生不信而生毁谤,导致正法消灭,这样的罪业是很严重的,因此 佛曾特别告诫佛弟子们,不能明说密意!

  如《大宝积经》卷110 开示:

  诸比丘从今已往,于不信前勿说此经,求经过者慎勿示之,于尼干子、尼干部众诸外道中亦勿说之,不恭敬渴请亦勿为说。若违我教亏损法事,此人则为亏损如来。5

  注5[《大宝积经》卷110,《大正藏》册11,页617,中12-16。

  经中开示:如来对于缘未熟的人,譬如不信佛说的人、想寻求经典过失的人、尼干子外道、对法不恭敬渴仰的人等等,佛不会让这些人得知密意之所在。如果学人不遵照 佛的开示而去作了,则犯法毗奈耶,亦名亏损如来、亏损法事,那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想想看,佛在世时,即使是贵为二乘无学,佛尚且不为他们开示如此胜妙法,更何况是二乘无学以下的有学及凡夫们,佛更不会为他们开示。因此,菩萨摩诃萨在末法之世弘法时,应观看众生因缘如法施教,以免密意泄漏,成就亏损如来、亏损法事,那可就麻烦大了。

  又如果以未悟众生的立场来观待佛,佛是有密藏,但是以证悟菩萨的立场来观待佛,佛没有密藏。然而有人不信佛说,乃至到处探听密意,或者无意中得到佛所谓的密意,因为没有脚踏实地参究的过程,无法安忍如来藏本来无生的体性,不观察众生因缘而广为传说,乃至不信而加以毁谤,因而成就违犯法毗奈耶的重罪。这样的重罪,比具足违犯菩萨戒的十重罪还要严重,未来要下堕无间地狱受长劫尤重纯苦果报,待无间地狱正报受完了,还要经过饿鬼、畜生道,后来有因缘回到人间,以及有因缘接触到佛法,必然有种种遮障出现,而障碍自己的佛菩提道,不能不慎!

  此外,谤菩萨藏亦名破法毗奈耶,也是众生常犯的异生性之一,如《大乘入楞伽经》卷2 开示:

  云何舍一切善根?谓谤菩萨藏,言:“此非随顺契经调伏解脱之说。”作是语时,善根悉断,不入涅槃。6

  注6[《大乘入楞伽经》卷2〈集一切法品 第2〉,《大正藏》册16,页597,下11-13。

  佛开示:所谓断一切善根的一阐提人,就是毁谤菩萨的法藏—如来藏—祂是一切有情因地的真心,也是未来果地的无垢识。祂本来就在,过去无量劫以前在,未来无量劫以后也在,不因为佛出世或不出世,衪就是法尔常在,也不会因为众生无法证得如来藏而说祂不存在祂就不存在了。佛子当知,世尊说法都是以真心如来藏为中心而说一切法,从来没有外于如来藏而说。如果不解 世尊所说的真实理,而将 世尊所说的真心如来藏加以否定,说之为:“这不是世尊所说能够调伏烦恼解脱的法。”名为二说、恶说,亦名谤菩萨藏,已成为断一切善根的一阐提人。

  也就是说,当这位众生将 世尊所说的正法加以否定的那一刹那开始,他过去无始劫以来所培植的善根福德完全断除而消灭不见了,他的善根福德从毁谤菩萨藏时全部归零,今世是不可能证涅槃、入涅槃。他今世所拥有的善根福德,仅是他从谤菩萨藏以后,一直到死亡之间,所培植非常微劣的善根福德而已。由于谤菩萨藏所造异生性的恶业非常大,今世所培植的善根福德非常微少,一旦舍寿后,当然是随重受报而下堕地狱受苦了。

  既然已知异生性的内涵,接下来,要了解三乘的异生性何时才能断除,这也是进修三乘菩提学人们,所必须深入了知的事,以避免因为自己的愚痴无智,妄造毁谤三宝等的异生性恶业,枉受生死轮回之苦。在二乘解脱道中,于断三缚结成初果须陀洹时,异生性就断了;大乘菩萨行者,则要进入初地住地心以后,才没有异生性存在。

  如《成唯识论》卷9开示:

  十重障者:一、异生性障,谓二障中分别起者,依彼种立异生性故。二乘见道现在前时,唯断一种,名得圣性;菩萨见道现在前时,具断二种,名得圣性。7

  注7 成唯识论》卷9,《大正藏》册31,页52,中20-23。

  论中开示:二乘人于见道断三缚结时,断了异生性,未来不会堕入三恶道中,为什么?

  一者、二乘人的异生性与烦恼障有关,这是因为二乘人所观察的,都是在蕴处界所含摄的范围,都与烦恼障有关,不牵涉到所知障,所以于见道时断了异生性。菩萨的异生性与所知障有关,由于所知障所含摄的上烦恼如过恒河沙数那么无边宽广,一直要到入地后才能断除与佛菩提道有关的异生性,所以菩萨所涉及的异生性既深且广;二乘人只要见道成初果,与解脱道有关的异生性就断了,所以二乘人所涉及的异生性浅而窄。

  二者、二乘人见道成初果须陀洹时,他很清楚知道 世尊所说的解脱道内涵,对于真善知识所说的闻所未闻法,决不会妄加评论,更何况二乘初果人于舍寿后,可以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将修所断的烦恼障我执、我所执加以断除,可以在解脱道上证得究竟解脱,从此不再于三界现身意,入无余涅槃;所以二乘解脱道的异生性,于初见道时,就已经消除了。菩萨于见道位(包括真见道及相见道,如《成唯识论》卷9 所述)圆满以后,才断除了与佛菩提道有关的异生性。也就是说,菩萨入初地通达位时,才没有异生性存在;在这之前,仍有异生性存在,只是或多或少而已,为什么?第一点、因为菩萨于真见道后,如果没有佛菩萨摄受,还是会退失佛菩提,乃至作大邪见及五逆,无恶不造 8,所以仍有异生性存在。第二点、菩萨明心虽然断了见一处住地烦恼与打破无始无明,可是菩萨仍然有修所断的烦恼未断,譬如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之我执、我所执烦恼未断,以及习气种子随眠、无始无明之过恒河沙数的上烦恼未除,仍有可能因为无明的关系,譬如没有诸佛菩萨摄受、不信不服真善知识教导、毁谤真善知识等等,因而妄造恶业,未来要下堕三恶道受苦,所以菩萨于真见道后,仍有造下异生性恶业的可能性存在。

  第三点,菩萨如果一不小心轻言毁谤善知识,如同前面婆罗门女毁谤有德行的大哥罗比丘一样,未来还是会下堕三恶道。所以说,菩萨所应断的异生性既深且广,未入初地之前,还是有可能因为毁谤贤圣而下堕三恶道;二乘人异生性浅而且窄,于初见道时就断了。虽然二乘人与菩萨一样,于初果见道时断见一处住地烦恼,但是二乘不与无始无明相应,也不会有毁谤真善知识的现象存在;菩萨从真见道开始必须经历相见道一直到通达见道内容圆满见道位,才开始进入修道位,这期间仍然有可能因未通达见道内容而造作谤法的恶业,仍有可能因为谤法谤贤圣的关系而妄造异生性恶业而下堕。

  注8 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贤圣学观品 第3〉:“佛子!若不值善知识者,若一劫、二劫,乃至十劫,退菩提心。如我初会众中,有八万人退。如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人;退入外道若一劫、若十劫,乃至千劫,作大邪见及五逆,无恶不造,是为退相。”(《大正藏》册24,页1014,下7-13。)

  最后作个结论:二乘解脱道的异生性浅而窄,于见道时断异生性,而大乘的佛菩提道异生性既深且广,况且在未入地前,仍有可能造下毁谤真善知识等恶业,而下堕三恶道受苦,一直到入初地后,异生性才能断除。

  第七节 三乘不共道:菩萨明心见性、发起般若智慧(五)

  第十三点:三乘福德深浅有差别,亦即菩萨福德深广,二乘人福德浅狭。学佛人都知道,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而二乘人无此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然此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都是菩萨于因地五十二阶位渐次修行所累积的福德,于佛地究竟圆满而成就的。菩萨在因地时对佛于实相法的开示能够生起信心,其实就已经累积了许多福德,如《金刚经》卷1 开示: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9

  注9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卷1〈正信希有分 第 6〉,《大正藏》册8,页749,上26-中5。

  佛在《金刚经》中开示:在末法的最后五百年,有持戒修福的人,对于《金刚经》中所说的四句偈能生起信心,这个人已经在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有无量福德来庄严其身。既然听闻及相信《金刚经》四句偈都有无量无边福德,更不用说是明心及见性了。为什么?因为《金刚经》所说的真实心,乃是 佛的甚深密意,佛尚且不为二乘愚人及凡夫说此微妙法,唯有对因缘成熟的菩萨才作开示,所以明心见性这件事,不是二乘愚人及凡夫所能了知及亲证的境界。

  然而二乘无学的阿罗汉是人天应供,他的福德已经很广大了,更不用说明心见性这件事,更需要广大的福德来庄严才能成就,如《大般涅槃经》卷31 开示:

  世尊!如经中说:“若施畜生,得百倍报;施一阐提,得千倍报;施持戒者,百千倍报;若施外道断烦恼者,得无量报;奉施四向及以四果、至辟支佛,得无量报;施不退菩萨及最后身诸大菩萨、如来世尊,所得福报无量无边,不可称计,不可思议。”10

  注10《大般涅槃经》卷31〈师子吼菩萨品 第11〉,《大正藏》册12,页549,下2-7。

  经中开示:布施给二乘四向、四果人有无量报,可以证明二乘阿罗汉本身有无量解脱功德,才能使布施者得无量福。既然阿罗汉本身有无量解脱功德,而上于阿罗汉的明心见性的菩萨,其般若解脱功德更广大,那当然是无庸置疑了。

  又菩萨明心与眼见佛性圆满十住位后,转入十行位之修行,其荷担如来的家业就是摧邪显正,救护佛子向正道,普入大乘第一义,受学究竟微妙理;如是,当然可以累积更多的福德,来作为学人进入初地所必须具备的福德资粮。

  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73 开示:

  尔时佛告持髻梵言:“梵天当知!佛赞三事最为无上,何等为三?

  一者、发菩提心,二者、护持正法,三者、如教修行。如是三法最为无上,能修行者真供养佛。

  我若住世一劫、或一劫余,说此功德亦不能尽。护持如来一四句颂,所获功德尚不可尽,况能护持三世佛母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何以故?三世诸佛皆因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生故,以法供养真供养佛,若以资财非真供养,故法供养最为第一。若有护持佛正法者,当知彼类二世安乐。是故,梵天!常应拥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汝由护法,已当得见贤劫千佛悉为请主。梵天当知!于此秽土护持正法须臾之间,胜净土中若经一劫、或一劫余所获功德,故应精勤护持正法。”11

  注11《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73〈付嘱品 第17〉,《大正藏》册7,页963,中12-26。

  经中开示:护持如来一句四句偈,所获得的功德无有限量,更何况在此娑婆世界护持 世尊正法,福德更是不可限量。十住位、十行位菩萨获得功德尚且如是,更何况是十回向位菩萨的功德与福德更是无量无边,非十住位、十行位菩萨所能了知。到了初地之前完成加行,能够取证慧解脱而不取证涅槃,故意留惑润生,其解脱的智慧境界已经远远超过二乘慧解脱的阿罗汉,其福德更是不可限量。

  到了三地满心前,必须修证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证得三昧乐三摩跋提意生身,可以去到十方国土度化有缘众生,其累积的福德已经远远超过初地、二地菩萨。到了八地满心,证得如实觉知诸法相意生身,可以于相、于土自在而任运变现。

  到了十地快满心时,十方诸佛放光遥灌十地菩萨顶,成为十地满心的法王子,其般若解脱功德与福德无量无边不可称计。到了等觉位,整整一百劫专修福德,无一时非舍身时,无一处非舍命处,只要众生有所需求,不管内财、外财统统布施出去,为了成就诸佛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随形好,这样的福德,更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

  又 佛在《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6 曾开示佛的福德广大无边如下:

  (严炽)王言:“大师!何者如来八十种好?百福功德以是相好庄严身故,名为如来百福庄严功德相身。”答言:“大王!我今为成此事说喻。大王当知!若三千大千世界所摄四生众生,谓: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此等众生假使一时得于人身,得人身已,彼一一众生皆修十善,成就转轮圣王福德;彼诸众生所修成就转轮圣王福德之聚,彼一一福德更增百倍,始得成就沙门瞿昙一毛孔中下相功德。如是一毛孔中功德,余一一毛孔所有功德亦复如是。大王当知!如是一切毛孔功德更增百倍,始得成就沙门瞿昙身中所有一好功德。如是一好功德,余一一好功德亦复如是。大王当知!如是一切诸好功德更增百倍,始得成就沙门瞿昙身中所有大丈夫相一相功德。如是一相功德,余一一相功德亦复如是。大王当知!如是三十二相功德更增百倍,始得成就沙门瞿昙眉间白毫一相功德。如是眉间白毫功德更增百倍,始得成就沙门瞿昙丈夫相中一顶相功德。大王当知!如是顶相功德更增百千万亿倍,始得成就沙门瞿昙丈夫相中一法蠡声功德。沙门瞿昙以此法蠡声功德故,所有众生界、众生所摄,彼一一众生言音不同,一时各各作百千种种种异问,彼一一众生所问之事,余不重问,能以一念相应智慧,以一音答尔所众生,能令一时各得其解。大王当知!沙门瞿昙以此功德庄严身故,名为成就大丈夫相,是故瞿昙成就百福功德身相,是故瞿昙成就梵王法蠡妙声。”12

  注12《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卷6〈如来无过功德品 第8〉,《大正藏》册9,页343,中27-下27。

  佛开示:满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情,假使能够一一得到人身,一一勤修十善业,一一成就转轮圣王福德,然后将这么多的转轮圣王福德累积起来乘以百倍,也只不过是 释迦世尊一个毛孔的功德而已。又每一个毛孔都有如前所说广大功德,将所有毛孔的功德累积起来乘以百倍,也只不过是 释迦世尊八十种随形好其中一个随形好的功德而已。又每一个随形好都有如前所说广大功德,将所有随形好的功德累积起来乘以百倍,也只不过是 释迦世尊三十二大人相(除眉间白毫相、不见顶相)的三十相其中一相功德而已。又这每一相都有如前所说广大功德,将所有三十相的功德累积起来乘以百倍,也只不过是 释迦世尊眉间白毫相功德而已。如果将白毫相功德乘以百倍,也只不过成就 释迦世尊的不见顶相的功德而已。如果将不见顶相功德乘以百千万亿倍,才能成就 释迦世尊的大法螺声,能以一念相应的智慧发出大雷音,分别用无量无边不同种类众生语言,同时让无量无边诸佛世界一一众生各自了解而不会重复。

  从上面经文开示可知:世尊的福德真的是广大无边,不是一般人所

  能想象的,这样的福德,乃是在因地行菩萨道时,经过菩萨前五十个阶位修行,并于等觉位中百劫专修福德、于妙觉位继续不断地广度众生而累积起来的。也就是透过三大无量数劫所累积起来的福德,最后得以成佛,仍然依著初地前所发的十无尽愿,继续利乐有情无有穷尽,所以佛的福德真的是广大无边不可思议,不可胜数,让人望洋兴叹。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