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锋虚焰金刚乘(连载26)----释正安

  ——解析《般若锋兮金刚焰》的邪说

  以一切法的最初缘起,所谓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如果没有一个所依因的话,就会落入外道无因而有的无因论、断见论之中,佛法是众生唯一的安隐依靠,它不是无因论、断见论,因此应当了知:必有一“法界本际”常恒存在,能为一切法之生起“因”,然后才能有三界一切法的展转出现。如是,依这个常恒不坏的法界为因,以众生的无明虚妄分别为缘,诸法展转因缘和合而得以现起,进而显现三界的种种生、住、异、灭等现象。佛法即是依此“法界本际”正理而说“众生虚妄分别根境识”,是为一切万法展转生起的牵引乃至感生因缘。因此,如果离开了这个根本依“一心法界”,佛法就会落入无因论断见边见里,更会违反了诸阿含经教中诸佛菩萨们所作的开示: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来自觉知,成等正觉,为人演说,开示显发:谓缘生故,有老病死忧悲恼苦;此等诸法:法住、法空、法如、法尔;法不离如,法不异如;审谛、真实、不颠倒。如是随顺缘起,是名缘生法;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入处、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是名缘生法。(《杂阿含经》卷12)

  以一乘道净众生,离忧悲,越苦恼,得真如法。(《杂阿含经》卷21)

  清净超出,以一乘道净众生,离苦恼,灭忧悲,得如实法。(《杂阿含经》卷21)

  诸贤!过去时是苦圣谛,未来、现在时是苦圣谛,真谛不虚;不离于如,亦非颠倒,真谛审实。(《杂阿含经》卷7)宿业渐已断,得现正法,离诸炽然,不待时节;通达现见,生自觉智。(《杂阿含经》卷21)

  大梵王告彼众言:“汝诸天众及护世等,一心谛听: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宣说一乘正法,令诸众生远离忧悲苦恼,皆得清净,证真实理”。(《佛说人仙经》)

  世尊告曰:“如来在世间,应行五事,云何为五?一者、当转法轮,二者、当与父说法,三者、当与母说法,四者、当导凡夫人立菩萨行,五者、当授菩萨别,是谓。迦叶!如来出世当行此五法”。(《增一阿含经》卷15)

  不知如来隐覆之教,谓言无我是佛所说。彼随说思量,如外道因,起彼诸世间随顺愚痴。(修)出世间者,亦复迷失隐覆说智。是故如来说一乘中道,离于二边——“我”真实,“佛”真实,“法”真实,“僧”真实。是故说中道名摩诃衍。(《央掘魔罗经》卷4)

  我说道者,说何等道?道有二种:谓声闻道及菩萨道。彼声闻道者谓八圣道,菩萨道者谓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不知自性心如来藏,入无量烦恼义。(《央掘魔罗经》卷4)

  略释如下:

  【三界之中或有佛出现于世间,或无有佛出现于世间,此法界实相常住不变,一切法皆住于此实相法界之中。如来完全觉知法界实相的一切体性,以是得成圆满无上正等正觉,而后能为人演说开发显示此理:所谓一切法因缘所生的缘故,众生就有种种老病死、忧悲苦恼的法相出现;这些法相都是法住、法空、法如、法尔;一切法都不离于法界真如之体,一切法亦不异于法界真如空性之体。对于这个胜义谛正理能够现观审察,知道法界真如体相真实不虚,就能够于法界真如空性的深妙法理不起颠倒的错误妄想。像这样常住的空性真如法随顺因缘生起诸法的法界实相缘起教理,是名法界十二因缘所生法的义理;所谓证知无明、行、识、名色、六入处、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等法相皆不离于法界真如,是名真实法界缘生法义。

  佛陀说法,是以唯一佛乘之真实法道来清净有情众生,令得离忧悲、越苦恼,证得常住法界真如实相。

  诸贤位佛弟子们!世尊常开示:“过去名为苦圣谛,未来、现在亦名为苦圣谛,此理正真谛实绝不虚假;也就是说,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苦圣谛诸法皆依法界真如才能存在而说为圣法真实义理无有虚假,不可离于如来藏而说有说无,是故三世诸法依于如来藏之苦圣谛义无有颠倒,三界诸法依于如来藏之苦圣谛理真实不虚。对于此法界真如的真实义法理应当审思实证。”

  修行人精勤修行往昔业果烦恼渐断,就能够亲证现观正法,离开三界的烦恼炽燃,不需等待时节因缘,必能通达现见诸法不离于如,出生自觉般若解脱智慧。

  大梵天王告诉梵天大众们说:“你们诸位天众以及护世护法等,应当一心谛听: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宣说一乘正法教理,令诸众生远离忧悲苦恼,皆得清净,亲证佛法真实谛理。”

  世尊开示说:“如来在世间救度众生,应作当行的有五件事,是哪五件事呢?一者、应当转正法轮传授佛法给有缘的众生,二者、应当为父亲说法度化父亲,三者、应当为母亲说法度化母亲,四者、应当教导凡夫众生发大乘菩提心修诸菩萨行,五者、应当传授与授记菩萨成佛具足一切种智。以上这些,即是世尊出现三界所应行的五件事情。迦叶!如来出现三界里正为行此五法救度众生。”

  执持邪见异想妄想的众生们,根本不知道 如来隐覆法界真如密意而宣说的二乘解脱道佛法义理,却宣称“无常故无我,是佛陀所说的法教”。他们随著语言文字的言说表相来思量佛法,所认知的见解就跟外道们错误计著冥性、能量为一切法的根本所依因,能生起五阴世间与器世间;犯这样的过错,都是因为他们只是随顺著三界世俗凡夫的见解来思量分别佛法的缘故。另外,这些修学二乘佛法出世间解脱道的弟子们,对于隐覆这个法界真如大乘佛法的真实义理而说涅槃也迷失不解,他们只能够胜解二乘菩提断除我见我执生死烦恼的教理,而不能够了知隐覆在二乘法涅槃本际的真如常住法界之佛法真实义。为救护一切众生的缘故,如来开示真实法义而说:“一乘佛法就是中道法教,是离一切诸法的有无二边;真实的无上究竟佛法,是指我真实、佛真实、法真实、僧真实。”依此道理,我为菩萨弟子们开示说“中道实相智慧就称为大乘”。

  如来教导众生的法道是指什么呢?就是所谓的声闻道与菩萨道。声闻道是修学八圣道,菩萨道则要亲证一切众生皆有的如来藏法身……不知不信此自心如来藏法教的众生,就是身处无量烦恼之中而无法出离。】

  因此,如果违背 佛陀所说的“三界诸法因缘生、因缘灭,然皆不离此一乘法界”,也就是所谓法界常住的教理,那就会落入外道无因论断灭见之中。

  浅智众生或是修学小乘法、爱乐小乘法的人,往往会落入意识的妄想、妄见之中,乃至诽谤实义佛法而不自知。小乘佛法虽然比不上大乘佛法的深邃殊胜与甚深微妙,但是如果有缘能够修学到正确小乘佛法的有情,还是有机会能够出离三界,断除烦恼不受后有,解脱于三界烦恼束缚的;然而,若是错解佛法,无视佛语所开示的小乘法“五蕴皆空无所有”义理,固执地认为五蕴中的识蕴所含摄的意识心为空性法

  界,则成为毁坏佛法之人。

  小乘佛法,以修观三界世间之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诸法的无常相、苦相、空相、无我相为主;以修观受是苦的缘故,乃至证知行蕴苦相,了知十二处、十八界法相皆是无常相;以修观识蕴心相无常的缘故,乃至证知五蕴诸相生住异灭念念不住,是为空相;以修观十八界空相的缘故,证知五蕴诸法无有能取、所取乃至人我之相,得入涅槃解脱道法。小乘行者所认知的“诸受的法相是苦、五蕴法相是为无常、识蕴心相是为无我”,加上“色身法相是为不净”,因此能如实知诸法苦、无常、空、无我,而能够实证人无我出三界;然而,却执著于诸法实有体性,畏惧生死,因缘和合而能够有生、住、异、灭等种种过程的个别差异法相;以有种种修道法相的缘故,依于真实道谛精进修行而得解脱出离生死。但是小乘行者却不能如实知五蕴诸法,其实都是依于此常住实相的一心法界而有成、住、坏、空的法相;更不能了知其实一切诸法皆不离于法界实相而具有不生不灭的真如平等一味体性。因为不正知的缘故,执著于诸法实有生灭体性的小乘行者,自然也就不能与般若空性的大乘佛法相应,对于第八识如来藏法生不起欣乐之心,畏惧生死而住于无我寂灭的解脱证境中,也就不乐意于修证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也就对于 如来所隐覆教导的一乘中道、离于二边的如来藏第八识阿赖耶识法体:我真实、佛真实、法真实、僧真实的大乘法教(摩诃衍)胜义不能了知。

  至于说佛法所谓的真常法界,与外道们所执著的常见义理是否一样?这个疑问 佛陀在第二转法轮与第三转法轮的教导,以及诸大菩萨们对于这两者之不同处,其实都作了许多详细开示;换句话说,诸外道们所执的常见论,跟佛法的真常法界教义是完全不一样的。常见论或是神我论其实都落于五阴的行相里,都是属于虚妄无实的生灭法,外道因为不正知如是教理,故落于我见的虚妄想过失之中;佛法所说的真常法界,乃是真实不虚的实相法界,是一切有情众生本自具足的,是一切有缘众生皆能亲证的,两者之间天差地别,根本不同。佛法正因为开示有此真实不虚常住法界的缘故,不落于外道断见邪论之过失中;佛法所说法界真如境界非是意识等五阴之无常生灭境界,所以更不落于常见边见之过失中。圣者如实了知这个法理,见道、修道而进趣佛地,这即是 佛陀开示的教义:“不取于境界,非灭无所有;有真如妙物,如诸圣所行。”观佛语此偈之义,已经说得很清楚明白,佛法不是外道断见、常见的道理;五阴是生灭不离境界之法,法界实相非是生灭法而不与境界法相应;五阴是生灭法无所有、无有自性,法界实相是不生不灭、真实不虚,是诸圣所行之处。然而后末世中,佛弟子因为福德不足、知见不具,是故不能亲证此自心法界,又复错误执著般若一切法空的语言文字,落于一切法空的断灭空执邪见中坚固妄想,不信佛语而认为众生本有之自心法界亦无。如果听闻真善知识说一切众生皆有常住不灭的法界实相,即指责真善知识落入外道所执之大梵、神我见之中,诽谤真善知识落于外道自性见中。其实作此说者,已然落入虚妄无实的断见论中,而他自己却不了知。在佛法的名相之中,所谓的自性见或说为外道自性见的含义,是指将属于有为法的五阴虚妄自性,错执为常住不灭的法界实相,还坚固执著不愿改正的人。佛法中从没有说:认为有一常住不灭法界实相之人,即是落入自性见中。反而是没有亲证法界实相的人,因为强烈执著于有我,不愿意接受五阴我虚妄的缘故,所以才会不承认法界实相真实不虚。对于这一点,一切佛弟子要慎思明辨清楚,如是学佛才会获得诸佛菩萨的护持,才有证悟实相的机缘出现。

  佛陀在初转法轮时期,教导小乘解脱道佛法时,表面上对弟子们开示的是五蕴生住异灭的世俗谛;然而,佛陀本怀的真正意旨––一乘法界义理,其实本来就已经是隐覆包含其中了。因为不是断灭论的缘故,因此,一切诸法必定有一个出生的所依处,而这个所依处,就是 佛陀所说的诸法实相。一切法皆生住异灭于法界实相之中,一切法各安其位,佛陀之所以出现世间,正为开示众生这个法住法位的事实。这个道理就比如说是:“看见波浪、看见冰块、看见霜雪、看见蒸气……,尽管看见有如此众多不同的相貌,然而在所表现出的各种相貌之下,其实都是同样的东西‘水’。但是,不管是波浪、冰块、霜雪、或是蒸气,都不是能够无中生有,都不能够从虚空中突然出现世间,都是不能够无因而有的。依二乘菩提的佛法智慧,声闻、缘觉会认为实有波浪、冰块、霜雪、蒸气……等世间诸法,而一切法历经成、住、坏、空等阶段,因为无常的缘故,最后坏灭成空。然而,二乘修行人却不能够看见这种种现象背后,其实都是同一个‘水’体,只是因为种种因缘力作用的缘故,才有诸多不同相貌的变化,本质其实就是‘水’,从来都没有改变过。”因此,事实上 佛陀并不是完全没有对二乘弟子开示过空性无相的法界实相心之正理,只是因为二乘根性弟子们的善根福德不具足以及智慧力不够的缘故,因此声闻人虽然看见了五阴十八界、四谛……等种种法相的生灭现象,却都看不见其根本“水体”——法界实相心。在这种无可奈何的情形下,绝对大多数的声闻弟子们尚不能转变其二乘根力智,自然也就不能回心受持大乘菩萨法界之无上法理。因此,佛陀必须施设方便善巧,次第开演种种法教,来成熟弟子的菩萨种性,帮助二乘弟子们的福德与善根渐渐增长;等到弟子们的菩萨种性发起而令受教因缘成熟时,于二转法轮时期才开示第八识真心的般若实智法教,来令弟子们亲证这个其实一向不曾隐藏,一直都在三界内示现的法界实相心体,令诸弟子们能够迅速修道而离于法执,进而趣向成佛之道的修证。

  这个一真法界的教理,对照初转法轮的开示来说,佛陀在二转法轮的经典里是作了较为显明的开示。这个意义,也就是《解深密经》里所开示的道理:“第二时中,唯为发趣修大乘者,依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以隐密相,转正法轮,虽更甚奇、甚为稀有,而于彼时所转法轮亦是有上,有所容受,犹未了义,是诸诤论安足处所。”

  在般若诸经中,佛陀同样是依于如来藏不生不灭的空性而如是演说开示:

  “咄!善男子!诸法皆空,无我、我所,谁能修习六到彼岸?谁复能证无上菩提?设证菩提为何所用?”善现!若不为说如是等事,令觉悟者,是为菩萨摩诃萨恶友。(《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4〈譬喻品 第11〉)

  略释:

  如果有人喝斥说:“善男子!如果你说诸法皆空,无有我相、无有我所的存在,那么是谁能够修习六波罗蜜多到彼岸呢?又是谁能得证无上菩提呢?如果一切都空,那么就算证得无上菩提又有什么用呢?”善现!如果诸佛菩萨不为众生说明,魔众会示现出家相甚至化现为佛的形象,来说如是等似是而非、混淆视听的论述,菩萨如果不为众生说明如是等乍听之下极有道理的谬论诸事,不为众生说明有如来藏

  真实不灭,来帮众生解开疑惑,使众生能够具有闻慧、思慧而觉悟般若的话,这样的人就是菩萨摩诃萨的恶知识与恶友。

  即真法界,非空等法可有变坏故,说般若波罗蜜多能示世间诸法实相。复次,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皆依般若波罗蜜多,普能证知无量无数无边有情施设差别故,说般若波罗蜜多能示世间诸法实相。(《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47〈现世间品 第12〉)

  略释:

  真实常住不生灭的法界实相,并非空相诸法会生灭变坏的缘故,因此说这个实相中道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能够显示这个诸法实相的真实义理。复次,善现!一切如来应正等觉也都是依这个亲证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而修道圆满,普遍地了知无量无数无边有情的一切施设差别法相的缘故,因此说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能够示现世间诸法的实相真实义。

  〔案:文殊师利说〕“舍利弗!汝问‘云何名佛?云何观佛?’者;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名非相,是名为佛。如自观身实相,观佛亦然;唯有智者乃能知耳,是名观佛。”尔时,舍利弗白佛言:“世尊!如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非初学菩萨所能了知。”文殊师利言:“非但初学菩萨所不能知,及诸二乘所作已办者亦未能知。如是说法无能知者,何以故?菩提之相,实无有法而可知故;无见无闻、无得无念、无生无灭、无说无听;如是菩提,性相空寂、无证无知、无形无相,云何当有得菩提者!”舍利弗语文殊师利言:“佛于法界不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文殊师利言:“不也!舍利弗!何以故?世尊即是法界,若以法界证法界者,即是诤论。舍利弗!法界之相即是菩提,何以故?是法界中无众生相、一切法空故,一切法空即是菩提,无二无分别故。舍利弗!无分别中则无知者,若无知者即无言说;无言说相即非有非无、非知非不知。一切诸法亦复如是,何以故?一切诸法不见处所决定性故,如逆罪相不可思议。何以故?诸法实相不可坏故,如是逆罪亦无本性,不生天上不堕地狱,亦不入涅槃。何以故?一切业、缘皆住实际,不来不去、非因非果;何以故?法界无边、无前、无后故。”(《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上)

  略释:

  文殊师利菩萨告诉舍利弗说:“舍利弗!您问什么是‘佛’这个名称的意义?又如何才是观佛?的这个问题;所谓的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名非相的诸法实相,也就是这个第八识法身如来藏名为佛。就象是能亲证现观自身的这个法界实相,所谓的观佛也是如此,能够现前观察自己身中的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名非相的常住法界实相,这个才是观佛的深妙道理;也唯有实证诸法实相——第八识如来藏而发起般若智慧的菩萨智者,才能够如实了知这个道理;能够如是确实观行自己身中的这个不生不灭、不来不去、非名非相的常住法界实相,才是真正的观佛。”

  听完这一番道理之后,舍利弗向 佛禀白说:“世尊!就像文殊师利菩萨所说的,般若波罗蜜多智慧到彼岸的境界,确实不是初学菩萨所能够了知的。”文殊师利菩萨更补充开示说:“不只是初学菩萨不能了知,就算是一切二乘无学圣人——所作已办的阿罗汉们,也不能了知。这就是说这个真实‘法’是无有能知的,为何这么说呢?因为菩提的法相是无相,三界中的蕴处界诸法都是有相的,然而实无有一法如来藏会去分别了知它;所以说这个如来藏是无见无闻、无得无念、无生无灭、无说无听;这个菩提的法相就是这样,性相空寂、无证无知、无形无相;如此以如来藏的立场来说,又哪里有能证菩提的人呢?”舍利弗听完开示后,接著就问 文殊师利菩萨:“照您这样说,一切无有所得的话,那么佛陀于法界中难道不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吗?”文殊师利菩萨回答说:“不是这样说的!舍利弗!为什么呢?这个道理应该是这样说才对––佛世尊即是法界,如果说是以法界而证法界的话,那这样的言论即是诤论。舍利弗!众生自心如来的法界相即是菩提,这是什么道理呢?这个道理是说,从法界的自身体性上来说是没有众生相的,因为依于法界才能出生三界一切法,而三界一切法都是空相的缘故。又,这空相的三界一切法都是这个无上菩提心如来藏所生,也是如来藏人我空、法我空所显现的,所以当然也是菩提法相的一部分,这个道理也就是菩提法相与一切法空相无二无分别的缘故。舍利弗!因为法界自性是无分别性,无分别自性性则无有知六尘境相者,若无有知者即无言无说;无言说相而法界自性常住自在的缘故,即非有非无、非知非不知。一切诸法依于法界实相即亦具有如是的法相,为什么呢?因为三界一切诸法依住法界,无相空相的缘故不见其处所是决定性的,比如说世间的逆罪之相,亦摄属于菩提法相的一切法空,虽然有恶业报应的作用,但却不见其决定所依的处所;如是现象即是有情常住法界的不可思议自性。何以诸法既空却有这样的作用出现呢?这是因为一切诸法业种与现起之缘藏存于永不可坏法界实相如来藏中,待时待缘对现果报的缘故;法界常住不坏的缘故,藏存的诸法也就同样具有不坏性,待时待缘而出生不可失坏的业果作用。因此菩提法相所含摄的逆罪相住于实际的缘故,是真如相而无自性亦无住处,故说众生法界实相不生天上不堕地狱,也不入涅槃,因此逆罪相亦不生天上不堕地狱,亦不入涅槃。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一切业缘皆住于法界实际中,不来不去、不可说真如是造作逆罪的因或者是受果报的果,这个道理又是什么意思呢?这个道理就是说,常住法界有不可坏性,其体性无边、无前、无后,因此,藏在其中的一切诸法也就具有无边、无前、无后体性。”

  若菩萨摩诃萨修行大乘,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修空法:以观空故,心得自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4〈布施波罗蜜多品 第5〉)

  略释:

  若菩萨摩诃萨修行大乘法门,追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当精进修观空性种种法相;以精进修观空性法界的种种自性的缘故,能够得证自心清净自在法界。

  须菩提!如来因般若波罗蜜,众生“不可见心”如实知“不可见心”。云何如来众生不可见心,如实知不可见心?如来以“无相”义故,如实知不可见心。如是,须菩提!如来因般若波罗蜜,众生不可见心,如实知不可见心。……是“心”,五眼所不见,如是,须菩提!如来因般若波罗蜜,众生不现心,如实知“不现心”。(《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5〈小如品 第12〉)

  略释:

  〔案:佛陀开示说〕须菩提!如来因为有圆满般若波罗蜜多智慧的缘故,对于众生的法界实相“不可见心”完全如实了知其“不可见心”的种种自性。众生的法界实相既然是不可见心──无相之心,为何 如来能够如实了知众生的不可见心呢?这是因为 如来如实了知法界“无相”之一切义理的缘故,因此能够如实了知众生的不可见心。就是如此,须菩提!如来是因为具足般若波罗蜜多智慧的缘故,众生的不可见心,如来如实了知不可见心的一切性相差别自性。……这个“心”──法界实相,无形无相的这个真实存在的心体,是肉眼、法眼、慧眼等五眼所不能看见的,就是如此的不可思议,须菩提!因为具足般若波罗蜜多智慧的缘故,众生的无相不现心,如来如实了知众生“无相不现心”的一切性相差别体性。

  菩萨于过去诸佛道,已断行、已灭戏论尽、灭蕀刺、除重担、得己利、尽有结,正智解脱心得自在。(《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3〈回向品 第7〉)

  略释:

  菩萨于过去世中修诸佛道,已断诸行实有妄想、已灭尽无义戏论、灭除烦恼蕀刺、除去三毒与生死重担、得获己利、尽三界诸有结使烦恼无明,因此能够成就正智解脱,得证自心清净自在法界。

  文殊师利言:“世尊!云何名一行三昧?”佛言:“法界一相;系缘法界是名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如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下)

  略释:

  文殊师利菩萨祈请 释迦世尊开示说:“世尊!一行三昧是什么意思呢?”佛陀开示说:“实相法界,唯是一相;一相无相,是诸法所依。止观系缘于法界,是名菩萨修观一行三昧。若善男子善女人想要进入一行三昧,就要先修学听闻熏习于般若波罗蜜多智慧法教,如说而修行六度波罗蜜法门,然后乃能进入一行三昧;缘于真如法界故一切诸法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实相。”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