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中观(连载31)----游正光老师

  从玄奘菩萨的开示可知:有情自己的所缘境界,包括自己的见闻觉知等等五阴世间以及器世间都是阿陀那识变现出来的,不能外于阿陀那识而有。追根究柢而言,就是根本因阿陀那识藉著种种因与缘,变现出有情的五阴世间及器世间,让众生得以依止,并且以自己所变现的眼等五扶尘根,去摄取器世间外五尘,然后由阿陀那识变现似有外境的内六尘相分,再由七转识见分去摄取及分别内六尘相分,这就是唯识学所说见分了别相分的道理;以此连接外境让众生误以为真实有接触到外境,其实众生根本没有接触到外境,所接触的只是自己的内相分,而能分别的,则是自己的七转识见分,在六尘中分别这是我喜欢的、我讨厌的,这是令我快乐的、让我不快乐的等等;众生不了知自己的觉知心其实从来没有接触到外境,所以就在种种虚妄不实的境界中,认妄为真而造作种种善恶业行,导致众生在三界六道轮回生死不已,这也是经论中诸佛菩萨经常开示“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众生从来没有接触到外境的真实道理。所以禅师才会说:从本以来未曾有过吃饭、喝水、著衣等事,因为这些吃饭、喝水、著衣等日常事,乃是阿陀那识藉缘出生相见二分,以见分去摄取分别相分,由心王、心所及色法等不断地配合运作,才有众生所了知的诸法出现;也就是说,三界一切法都是阿陀那识藉种种缘所变现,乃至是经由有情之七转识所缘、所分别后辗转而有的事相与结果。虽然真心阿陀那识变现出如是等事,可是真心阿陀那识于六尘中仍然如如不动。可是众生无明,不知所见、所闻、所分别之所有境界,都是阿陀那识藉著种种缘而出生的种种虚妄不实境界,而执以为实,就被此等境界所迷惑,导致众生为了贪著六尘境而造作种种善恶业;譬如为了贪著好吃的,虽然远在他方的美食名店,也一定驱车前往品尝;或者对于音乐的爱著,不管音响设备有多昂贵,也愿意花大把金钱买来“享受”;乃至有学佛人,不知离念灵知乃意识心的变相境界,误以为只要能够保持一念不生就是开悟,如是贪爱意识心的种种境界,乃至为了名闻利养而以开悟者自居,宣称能够保持一小时一念不生就是小悟,能够保持二小时、三小时以上就是大悟彻底等,甚至而为人开示乃至印证,殊不知彼皆是意识境界,已成就大妄语的极重罪业,未来世将有尤重纯苦的长劫不可爱果报,成为佛所说的可怜愍者。

  众生会造作如是种种引生后有的业行,都是由于无明;也就是说,众生不了知其实所有境界都只是阿陀那识变现出来的,因而对此等生灭无常的虚妄境界产生种种分别与执著,误以为真实有外境可以接触与执取,导致众生不断地轮回生死而无法出离。证悟的菩萨如实了知所有境界,包括能取的见分与所取的相分,都不能外于阿陀那识而有,也了知所有境界都摄归于阿陀那识;因此,不仅想要了知阿陀那识还有哪些妙法可以闻熏、亲证,也要断结及证果来成就自己的佛道,而且也由于看到众生迷于事相非常可怜,因此发愿不舍任何一位众生,希望他们都能够获得正法的利益 ——不论是三乘菩提之任何一种或全部。是故,菩萨始于闻熏信解而了知法界实相的道理,知道自己的五阴乃至诸法都不能外于阿陀那识而有,所以广修资粮及加行去亲证阿陀那识,并且以所亲证阿陀那识为根本,转依祂无所得之无为体性,生生世世不断地在事相上透过自利利他的六度万行、十度万行等种种有为法来广度众生,如是渐次地地增上乃至究竟圆满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由上面分析可知:阿陀那识变现色等世间,是一切有情五阴世间及共业有情所依止的器世间之根本,不能外于阿陀那识而有种种境界可言,也就可以证明:阿陀那识是一切有情的真心无疑。因此,如果有人主张“不必有真心阿陀那识而能有种种境界及一切法出生”,或者如喇嘛教应成派假中观者主张“外于阿陀那识而有缘起性空”、“性空之法其实只有名相而已”,执这样的无因论与断灭见者,就是佛在经中所说的愚痴人。

  二者、阿赖耶识也叫作阿梨耶识,祂住持有情身中。这个阿梨耶识也就是如来藏,虽然无形无相,但是可以为证悟者以一念相应慧而亲证祂的所在。当祂不出生三界诸法、不显现任何境界时,也就表示祂处于无余涅槃极寂静的无境界之境界中,这时不论任何人(包括天魔波旬乃至诸佛在内)都无法找到祂;正如《增壹阿含经》卷 19的开示:婆迦梨身患重病,举刀自杀入无余涅槃,天魔波旬想找婆迦梨的识神在哪里,结果都找不到。由此可以证明:阿梨耶识住持有情身中,有情灭尽自己的蕴处界入了无余涅槃,只剩下涅槃本际独存于极寂静的涅槃境界中,那么任何人都无法找到祂。又阿梨耶识无形无相、住持有情身中,可以为菩萨所亲证,现前观察祂真实存在、如如不动的体性,如《大方等如来藏经》开示:

  如是,善男子,我见众生种种烦恼,长夜流转生死无量。

  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是故佛为众生说法,断除烦恼净如来智,转复化导一切世间。1

  说明如下:就是这样子啊,善男子,我看见众生有种种烦恼,在无明的长夜中流转生死不已。然而,各个有情身中的第八识如来藏阿陀那识,祂真实清净的体性与我一样没有差别。只是因为众生的如来藏本体虽然自性清净,可是心体内却含藏著许多七转识的染污种子,不是像我释迦牟尼佛一切种子皆已究竟清净。虽然众生的第八识真心含藏著染污七转识种子,可是如来藏心体本身本来自性清净,与我释迦牟尼佛无垢识的本来自性清净,是一样清净而没有差别的。因为这样的缘故,佛为众生说法,就是要让众生断除烦恼、开显自己如来藏本来具足的清净智慧功德力,并且付嘱得法弟子应该辗转而以此开示来化导一切有情,令他们在未来也能够亲证三乘菩提。

  经中已清楚开示:这个因地第八识真心(如来藏、阿陀那识)就在有情身中,虽然本体清净,却含藏七转识染污种子,因为还不是究竟清净,所以菩萨才要经过三大无量数劫去历缘对境,汰换一切烦恼障染污种子以及断尽一切所知障随眠,最后才能到达佛地无垢识的究竟清净,而没有任何染污。此外,其他许多经典也同样开示第八识真心就在有情身中,如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 35〈宝王如来性起品第 32〉开示:

  尔时,如来以无障碍清净天眼观察一切众生,观已,作如是言:“奇哉!奇哉!云何如来具足智慧在于身中而不知见?我当教彼众生觉悟圣道,悉令永离妄想颠倒垢缚,具见如来智慧在其身内,与佛无异。”2

  佛开示:每一位有情身中都有一个与如来智慧德相一样的第八识真心,只是众生没有慧眼可以亲证,因此我释迦牟尼应当教导众生觉悟这个真心如来藏,让众生可以亲见如来藏就在有情身中,现观祂的清净体性与佛一样,没有任何差别,让众生可以远离种种妄想颠倒垢染的束缚。从佛在《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开示可以得知:第八识真心就在有情身中。此外,《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 9〈如来无过功德品第 8〉也作同样的开示:

  王言:“大师!如此法身,当依何法作如是观?”答言:“大王!当依一切众生烦恼身观,当依贪欲瞋恚愚痴众生中观,当依四颠倒见众生中观,当依阴界诸入中观,当依地狱、畜生、饿鬼乃至阿修罗等诸身中观。何以故?此身即是如来藏故。大王当知:一切烦恼诸垢藏中,有如来性湛然满足,如石中金,如木中火,如地下水,如乳中酪,如麻中油,如子中牙,如藏中宝,如模中像,如孕中胎,如云中日。是故我言:烦恼身中有如来藏。”3

  大萨遮尼乾子菩萨摩诃萨对严炽王开示:自心如来藏阿梨耶识在一切有情自身中。如果菩萨想要亲证阿梨耶识,应当在贪瞋痴三毒众生中去观察寻找,应该在具足无常计常、无乐计乐、非我计我、不净计净之四颠倒众生中去观察寻找,应该依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当中去观察寻找,应该在地狱、畜生、饿鬼乃至在阿修罗身中去观察寻找。也就是说,第八识如来藏与有情的五阴身不即不离,因此应该在一切烦恼污垢的众生身中去找本来清净的如来藏;含藏一切烦恼垢染的藏识本就具足了如来自性清净圆满的法性,这就好像石中含藏金子等等的譬喻一样,所以我说:“这个烦恼身中就有清净的如来藏啊!”从大萨遮尼乾子菩萨摩诃萨的开示可知:如来藏就在一切有情身中,有智慧的人应该如大萨遮尼乾子菩萨摩诃萨所说,在三毒、四倒、阴界入,乃至在六道众生身中去找,不应该离开这个五蕴身去向外寻找,更不应该如达赖喇嘛主张“真心在虚空中”,因为这样的恶说法,与虚空外道无异。

  三者、阿赖耶识(阿陀那识),亦名为心,是一切诸法熏习的根本。也就是说,一切诸法种子现行熏习后,一定会落谢回到真心里,并且因为熏习而转变了原有种子的内涵,使得原有种子内涵有所变异;未来如果遇到相应的缘,又会再次现行、熏习、落谢及变异,使得众生阿赖耶识心体内所含藏的种子或清净、或染污,遇缘现行因而造作种种或善、或恶的业行,而引生未来世种种可爱或不可爱的异熟果报。譬如今世持五戒、行十善,因此死后生欲界天享福;又譬如今世不接受真善知识教导,毁谤真善知识为邪魔外道、毁谤正法法义有毒,若舍寿前不能如实忏悔灭罪,则死后必当下堕地狱受长劫苦报等等。诸法种子像这样现行、熏习、落谢及变异的过程,就是第二章第三节所说“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的道理;由此可以证明,一切诸法能够熏习的根本因就是阿陀那识,亦名为心,不能外于阿陀那识而有一切诸法的熏习。

  四者、阿陀那识能生眼等六识,是六识出生的根本因。一般的学佛人都知道,眼等六识是因缘所生法,是生灭法,而第七识末那虽然无始劫以来恒审思量、处处作主,但是入无余涅槃时还是会灭的,所以意根也是可灭法,不是常住法。由此可知:七转识都是生灭无常法,都是可灭之法。而第八识真心阿陀那识,亦名藏识,出生了七转识,《大乘密严经》卷下〈阿赖耶微密品第 8〉经文如下:

  藏识为因,生于诸识,意及意识又从所缘无间而起,五识复待增上缘生,以同时自根为增上故。4

  经文开示:以藏识为因而出生了七转识,其中意根与意识,缘于六尘之法尘以相等无间的方式,从藏识流注自类种子而出生,五识的现行则除了因缘与等无间缘外还必须以五根不坏为增上缘,才能从藏识流注五识自类种子而出生,所以七转识都是藏识藉缘所出生的法,都是以藏识为依止。既然七转识都是以藏识(阿陀那识)为依止,可以确定藏识就是佛所说的第八识真心无疑。

  综合上面四项所说:佛所说的心,就是阿赖耶识、阿陀那识、阿梨耶识,住于有情身中,祂变现有情的五阴世间及器世间,出生了七转识,然后以此为所缘,并且积集有情所熏习的一切诸法种子,所以祂是有情及诸法熏习之根本,不能外于祂而说有一切有情及诸法熏习等法存在。

  接下来谈“所知依”,祂是众生所能了知染净诸法所依止的心体,如《成唯识论述记》卷 3开示:

  论:或名所知至为依止故。

  述曰:“所知者,即三性与彼为依。名所知依,即摄论第一所知依品是。此所知依,阿赖耶识之别名也。故中边云:‘虚妄分别有,于此二都无,此中唯有空。’是故三性法,皆依此识有。”5

  说明如下:《成唯识论》卷 3【或名所知依,能与染净所知诸法为依止故。】 6《成唯识论述记》的解释为:“所知依这个法,就是祂能为三自性(遍计执、依他起及圆成实)所依止的心体,当然也是依于依他起等三性才能生显的世间三性(善性、恶性、非善非恶之无记性)诸法之所依止的心体,故名所知依;这也就是无著菩萨在《摄大乘论本》卷上〈所知依分〉中开示的道理。这个所知依是阿赖耶识的异名,所以世亲菩萨在《辨中边论》开示:‘因为能执取与所执取的法相皆是由于众生的虚妄分别而有,其实并没有真实的体性,但是在虚妄分别之诸法相中,却有一个离能取与所取诸虚妄分别法性的真实心—空性阿赖耶识—存在。’所以,八识心王的三自性皆依此识而有,而世间、出世间乃至世出世间诸法又因为此三自性而生显,因此依他起的善性、恶性、无记性诸法,自然也都依此识而有。”由上可知窥基菩萨已经很清楚地说明:佛法所说的三自性,包括所知的善法、恶法、非善非恶的无记法,都存在所知依阿赖耶识心体内,不能外于所知依而有善法、恶法、非善非恶的无记法存在。既然所知依是一切有情世出世间三性诸法所依止的心体,如果是可以毁坏的,佛法就成为戏论了,而三性诸法都依阿赖耶识而有,当然可以确定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无疑。

  又无著菩萨在《摄大乘论本》卷上〈所知依分第 2〉中也开示如下:

  此中,最初且说所知依即阿赖耶识;世尊何处说阿赖耶识名阿赖耶识?谓薄伽梵于阿毘达磨大乘经伽他中说:“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即于此中复说颂曰:“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胜者我开示。”7意思是说:在本论中,最先开示的是“所知依”也就是阿赖耶识;但世尊在什么地方曾说到有阿赖耶识名为阿赖耶识呢?佛曾在大乘阿毗达磨契经的偈颂中开示:“无始劫以来就存在的法界,为本住法,为第一义谛法,一切有为法由祂而生,一切无为法也由祂而显,因此有三界六道以及三乘所证的涅槃等等,一切法都不能离开祂而有。”

  由此可知:一切有为法、无为法,包括三界六道一切有情以及器世间,乃至二乘所证二种涅槃、菩萨所证的四种涅槃,全都是依于所知依—如来藏心体—才能存在,所以所知依是一切有情的根本、是一切染净诸法的依止,不能外于所知依而有一切有情、诸法及四种涅槃等任何一法存在。

  接下来谈“种子识”,祂是能执持世间法、出世间法、世出世间诸法种子的心体,如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卷 3中引用前述大乘阿毗达磨契经的开示:【由摄藏诸法,一切种子识,故名阿赖耶,胜者我开示。】 8

  契经中的开示如下:由于第八识真心有摄持一切诸法种子的功德,也就是能摄藏一切种子的种子识,因此祂亦能摄藏一切能引生三界有的杂染法;并且,尚未断尽我见、我执之有情,皆多分、少分、极少分或是具足内执其功德为我,所以名之为阿赖耶识。菩萨明心真见道之后,方可现前观察此种子识(阿赖耶识)的真实性与如如性;因为这个法非常深妙殊胜的缘故,所以我释迦牟尼佛只为种性殊胜尊贵的菩萨开示此一切有情都各自本有的种子识(阿赖耶识)。由上述开示可知:种子识就是阿赖耶识,祂能摄持诸法种子,但是因为祂的体性极为深细微妙,世尊慈悲恐怕外道、凡夫乃至二乘愚人不能真实理解这个胜妙法,却妄生分别而执著为众生我乃至外道神我,反而因此造作谤佛谤法的大恶业,所以世尊通常不为一般众生开示这个殊胜的无上妙法。

  说到这里,不知读者有没有想过:世尊为什么会特别为菩萨们开示如此殊胜的种子识呢?身为佛弟子们是不是应该深入思惟探讨乃至亲证世尊所说真实义理的内涵是什么?经中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此“一大事因缘”就是欲令众生开示悟入第一义谛——种子识胜妙法。又种子识具足众生世间以及三界所有诸法的功能差别,并且储藏了众生造作的所有业种,能随众生所造善恶业等,于未来世因缘成熟时,使得众生承受相应的异熟果报。譬如在世时若曾经毁谤三宝而未能发露忏悔灭罪者,于临命终时,业镜自然现前,犹如幻灯片一样,由上而下,不到半秒钟,便将此世所造善恶业显现于亡者眼前,亡者皆能分别及了知此世所造种种有记性的善恶业,此时方才知道因果不虚却为时已晚,接著就进入舍报的过程,由于毁谤三宝是很重的恶业,报在地狱,因此亡者不经中阴阶段而直接在地狱出生广大的地狱身;于地狱身成就的当下,就已经开始在地狱承受长劫、尤重、纯苦的不可爱异熟果报了。又譬如有人在生前所作的种种行为与禽兽无异,已经失去当人的格,于此世命终,自然因为与畜生道的心行相应而下堕为傍生。又譬如有人生前心性悭吝不肯布施,此世命终因为薄福寡德且悭吝的心性与饿鬼道相应,自然就出生在饿鬼道中,肚大如鼓,咽细如针,饿火中烧,饮食匮乏。又譬如有人生前精进持守五戒不犯,并且努力修集十善业道之福德,于临命终时,看见欲界天的美妙境界出现,心生喜乐爱著,于是便往生欲界天中。又譬如有人不仅持守五戒、加修十善,而且还修习禅定,因为心已离欲而有初禅现起不退,于舍报时,自然因为与定福相应而往生色界的初禅天,成为梵众天或梵辅天,乃至有人因为初禅善根功德具足圆满而成为大梵天。或者有外道不仅修持十善,而且还证得四禅之功德现前,能够息脉俱断且舍念清净,由于知道意识虚幻不实,愿意灭却自己的意识,但是因为不具佛法正知见而未能断我见,且又误会涅槃正理故,因为害怕灭却自己的意识后会成为断灭空,所以仍然执著色身而不肯舍却,于是就依此身根不坏作涅槃想而入无想定,死后自然往生无想天中;生在无想天,寿命最多五百大劫,并且完全是处于没有意识现前、没有见闻觉知当中。又譬如有人在人间证得四禅以后,不执著身根等色法,更进一步将禅定转进而证得四空定,舍寿后就可以往生于四空天,成为无色界有情,没有色身而只有意识处于极微细的一念不生中。诸如上述种种有情的不同境界,皆不能外于第八识真心而有,换句话说,一切有情各自的种子识皆是本自具足三界所有诸法,众生的心境与某一法界相应时,种子识自然就能藉缘流注相应之法种,而变现出所相应的法来让众生受用。

  种子又名为功能差别、界,也就是一一种子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当然也有其个别功能的界限存在,譬如眼识能分别色尘之显色,这就是眼识的功能差别;而且眼识仅能分别色尘,不能分别色尘以外的五尘,这就是眼识的界限。同样的道理,耳识能分别声尘,鼻识分别香尘,乃至意识分别法尘,这就是眼识等六识各自的功能差别,也是眼识等六识各自的界限,不会有眼识可以具有其他五识之功能存在。又譬如往世已曾熏习第一义谛佛法—真心离见闻觉知—的正确认知,今生如果听到有“名师”说意识(不论或粗、或细,乃至极细意识)是一切染净诸法之根本,因为与往世所熏习的法种不相应,自然不会接受,也不会与妄说佛法的“名师”亲近,更不会随之学法;但是,如果听到明师说法,开示:如来藏是一切有情真心,也是一切染净诸法的根本,意识不是常住法等等,自然就会与往昔所熏习的正法种子相应,因而乐意跟随明师修学真实义佛法。又譬如种子识有大种性自性,能积聚变生众生所需的四大种色法物质,因此从羯罗蓝位,靠著母亲所提供的四大(各种养分),而使得名色渐渐增长广大。此中四大,由于水大能湿润流动的缘故,使得色身得以聚合不散;由于火大温暖、温热的缘故,使得色身得以成熟;由于地大坚硬的缘故,使得色身得以成长坚固;由于风大动转的缘故,使得色身肢节得以安布其所,各有其性不会错乱。又因为胎儿色身渐渐长大成熟,五根功能渐渐具足而使得六尘得以生起,也才使得受想行识等名得以渐渐增长,乃至圆满。待出了母胎以后,仍然需要饮食摄取四大来长养这个色身,乃至渐渐衰老,最后寿算到了,种子识舍离此世色身,再依其所造业行的势力去投胎受生,另外再变生执持下一世的五阴色身,如此不断地循环下去,导致众生一直随业流转而在六道中轮回生死,无法出离三界。良由不知、不信众生有一个种子识住在身中,执持著个人无明种、业种等一切种子,因此我见、我执不能断除,不断造作积集后有之业行,使得众生不断地在三界中轮回生死。

  这个种子识行相非常微妙深细,正如世尊在《解深密经》卷 1〈心意识相品第 3〉开示:【阿陀那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我于凡愚不开演,恐彼分别执为我。】 9世尊开示:阿陀那识(种子识)的体性深妙而且非常微细,祂所含藏的一切法种好像大瀑流一般,不停地流注而出生了万法,种子的现行平等无间而且非常快速,众生无法察觉了知有种子现行、熏习、落谢等现象,对于万法都是自心所现具足无明,因此误以为真实有外境可以接触,故而在各种境界中妄造种种善恶业,导致轮回生死而无法出离。由于这个种子识非常微细,所以对于二乘人及凡夫我就不开示这个胜妙法,良由凡夫与二乘愚人对于此胜妙的般若智慧无法相应的缘故,如果我释迦牟尼佛为他们开示演说这个胜妙法阿陀那识,他们会因为还没有亲证的缘故,作出错误的分别与思惟,将虚妄我(第六意识)当作是真实我(阿陀那识),反而诽谤胜妙的阿陀那识为外道神我、梵我。可知:世尊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就已事先预记,会有人将种子识诽谤为等同于外道神我、梵我;果不其然,在末法现在的佛门,就真的有人主张:如来藏、阿赖耶识是外道神我、梵我。这些断善根而不信佛语的无明众生,真是可悲啊!

  从上面分析可知:种子识能执持一切诸法种子,一切诸法种子都含藏在种子识里,当因缘成熟时,种子识就会流注相应的异熟种子,让众生受种种异熟果报;而且,既然种子识能执持一切法种,当然是函盖了一切有漏、无漏法种,因此玄奘菩萨说种子识之名贯通一切阶位,表示祂不但是一切有情因地的真心,乃至佛地的无垢识(种子究竟清净不再变异),也仍是种子识所含摄的范围;可见在在处处都证明:种子识就是第八识真心无疑。(待续)

  -------------------

  1《大正藏》册 16,页 458,下 19-23。

  2《大正藏》册 9,页 624,上 15-20。

  3《大正藏》册 9,页 359,上 23-中 3。

  4《大正藏》册 16,页 742,上 24-27。

  5《大正藏》册 43,页 344,上 8-12。

  6《大正藏》册 31,页 13,下 10-11。

  7《大正藏》册 31,《摄大乘论本》卷 1,页 133,中 12-19。

  8《大正藏》册 31,《成唯识论》卷 3,页 14,中 22-23。

  9《大正藏》册 16,页 692,下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