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集 一念万年,万年一念,是什么意思?


陆正元老师



各位电视机前面的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各位菩萨收看『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要和各位谈论的是:一念万年,万年一念,是什么意思?

谈到『一念万年,万年一念』,相信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该怎么样让意识心能够长时间保持一念不生或者是净念相继的境界。可是,虽然大多数人都非常推崇这样的境界,也很向往,但是却又觉得:在纷乱而又变化快速的世间法中打转,这是很难能够做到的!所以很多精进的学佛人,就会努力排除万难去打佛七,甚至还有的人连续打七个佛七,乃至十个佛七的;甚至有的人因此以一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躲到深山里去用功,希望有一天能够达到『一念万年,万年一念』的境界。可是事实上,这样的观念以及修法,其实是外道的修法,是外道修学禅定所用的方式。

而在甚深佛法之中呢?『一念万年,万年一念』所指的,其实并不是这个意识心长时间一念不生或是净念相继的境界;而是指第八识如来藏自无始以来,从来不曾和六尘境界相应,当然也从来不曾对六尘境界起过任何一念,如来藏祂从无始劫以前到现在,再到未来无始劫之后,永远都是如此,永远都不会生起任何一念。当我们找到这个如来藏心之后,就能够如实的现观祂的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以及涅槃性。也就是随时随地的都能够体验祂是本来真实存在,所以当然就说不上是何时出生的,更是永远不会坏灭的;并且一直都是依著祂的自体性而如如的运作著,完全是无我性,不会像妄心—意识、意根—生起一念想要作什么;所以说祂是本来性、自性性。祂虽然能够随著外界的色、声、香、味、触等外五尘,而在自己的五胜义根大脑之中,如实变现自己的内相分六尘境界;又随著第七识意根的作主性以及三界爱的烦恼,出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来了别六尘境界;但是第八识如来藏自身,却从来不曾和六尘境界相应过,因此我们才会说:如来藏是清净性、涅槃性。当能够找到第八识如来藏心,并且能够这样如实现观,而且转依如来藏的这种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以及涅槃性,确认第八识如来藏才是一切有情的根本,而包括意识以及意根等妄心七转识,都是由第八识如来藏所出生的;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已经明心而有般若智慧的七住位菩萨了。像这样才是佛法的正修行。所以,如果想要修学大乘佛法的话,应该是要有这样的正知见作为前提,才不会胡修瞎练,明明想要修学佛道,却走到外道的死胡同去了!

在《占察善恶业报经》当中,地藏菩萨摩诃萨有一段开示说得非常清楚,经文是这样说的:【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占察善恶业报经》卷2)这段经文的大意是说:如果有众生想要修学大乘法的话,应当先要知道最初所要修学的重点方向,就是要依止一实境界来修学对大乘佛法的信解,这样子的正修行,信解力就会逐渐的增长,而能够快速地进入菩萨种性之中,成为具有菩萨性的菩萨。至于什么是一实境界呢?地藏菩萨摩诃萨在经文中,接著就说明说:『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寂静,真如相故。』(《占察善恶业报经》卷2)从这段经文的说明,相信大家已经很清楚,这个一实境界所指的正是如来藏心体的体性,说祂是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又离于分别,而且究竟一相,不变不异,无增无减;无论是凡夫众生,还是声闻、辟支佛、诸佛菩萨,同样都是这个不生不灭、无染寂静的真如心;无论是六凡还是四圣,他的根本心如来藏都是无二无别的。地藏菩萨摩诃萨告诉我们说,一定要依止如来藏心体性的这个一实境界来修学,对大乘佛法的信解才能够增上,才能够成就菩萨种性,能够三大无量数劫安住在菩萨道上修学而圆满佛道。

此外,中国禅宗所追求的明心证悟,同样指的是这个本不生灭的如来藏心。我们举宋朝 圆悟佛果禅师的开示,来作为证明。《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14中说:『佛祖以神道设教,唯务明心达本。况人人具足、各各圆成,但以迷妄,背此本心,流转诸趣,枉受轮回。而其根本初无增减,诸佛以为一大事因缘而出,盖为此也。祖师以单传密印而来,亦以此也。……从无始来亦未曾间断,清净无为妙圆真心,不为诸尘作对,不与万法为侣。』(《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14)圆悟禅师的这段开示,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佛陀为了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就是为了教导众生开悟明心,找到生命的本源。这个真实心是人人具足、各各本自圆成的妙圆真心,从无始来未曾间断、增减,清净、无为,也从来不与六尘万法相应相伴的;只是众生迷己逐物,背离了本心,胡乱造作有为的、有漏的善恶业,所以才不断地在六道轮转。

但是要找到这个本心如来藏,超越生命,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是要有相应的福德、智慧、因缘才能够作到的。所以 圆悟禅师接著又开示说:『探究此事,要透死生,岂是小缘?应当猛利,诚志信重,如救头然,始有少分相应。多见参问之士,世智聪明,只图资谈,柄广声誉,以为高上趣向,务以胜人;但增益我见,如以油投火,其炎益炽。直到腊月三十日,茫然缪乱,殊不得纤毫力,良由最初已无正因,所以末后劳而无功。』(《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14) 圆悟禅师的意思是说:真的想要证悟明心,是要有如救头燃的急切心,努力满足十信位的修学,要能信力具足,真心诚意,勇猛地发起大菩提心,修学布施等六度,满足菩萨初住位到六住位的修学,才有可能少分相应。即使是在南宋的年代,大部分的学佛人也都是以世智聪辩为自豪,因为连小乘初果—断我见—的解脱智能都不具足,所作的只是高谈阔论、与人诤胜、追求世间名声;而这只会让自己的我见、我执益加的深重。所以当寿算将尽的时候呢?所修所学的一点儿也使不上力,徒劳而无功!这都是从一开始修学的正因就都没有具备的缘故啊!

圆悟禅师接著又说:『唯大达超证之士,奋利根勇猛,一径截断则无难。……凛然全体现成,……自然无怖畏,只有清虚莹彻,无一法当情,如悬崖撒手,弃舍得无留恋,一念万年、万年一念,觅生了不可得,岂有死也?』(《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14)这意思是说:只有智慧深利、心性勇猛、护持佛教、护持众生的利根菩萨,能够截断虚妄的世间生死流转法;当因缘成熟的时候,与如来藏一念相应,就能够如实现观如来藏从无生死,而如来藏所变现的世间法,则是虚妄如幻,无可留恋;因此就心得决定,如实安住在现观如来藏的般若智慧境界中,进入菩萨七住位的不退转住,从此不再退失这个智慧境界,而能够一念万年、万年一念;这个如来藏心既然从来无生,哪有死灭可言呢?当然就能够无所怖畏,有如《心经》所说:『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罣碍;无罣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所以,这里圆悟禅师所说的『一念万年、万年一念』,指的就是七住位不退转住以上菩萨的证境智慧。即使是还有隔阴之迷的菩萨,身坏命终,往生到下一世,一时忘失了所曾经证悟的般若智慧,但是在诸佛菩萨的护念指点之下,终会有因缘再次证悟的,继续往上位菩萨的阶位来进修。

诸佛菩萨的开示很清楚明白:『参,要真参;悟,要实悟。』但是经常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这些烦恼障深重、自以为是的修学者,自古以来就很多,这种现象不是现在才有的;例如 圆悟佛果禅师的首座 大慧普觉禅师针对这个现象,也曾经开示说:『若是这一解,须是自悟始得;得之于心,应之于手。若未得个安乐处,一向求知见觅解会,这般杂毒才入心,如油入麫,永取不出;纵取得出,亦费料理。此事如青天白日,元无障碍,却被这些杂毒障却,所以于法不得自在。』(《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17)在南宋时代,天童宏智禅师的默照禅也很盛行,但是大多数的修学者不知道默照禅也是依如来藏的体性而修而证,以为外道以定为禅的错误修法和默照禅是相同的,所以就自以为是的错乱修习。所以 大慧宗杲禅师接著又继续举泐潭真净文禅师的开示文说:【老汉常爱真净和尚道:『如今人多是得个身心寂灭,前后际断,休去歇去,一念万年去,似古庙里香炉去,冷湫湫地去,便为究竟;殊不知却被此胜妙境界障蔽,自己正知见不能现前,神通光明不能发露。』】(《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17)大慧宗杲禅师正是诃责这些以定为禅的修学者,这些人错误地以为:只要在寂静处打坐,让意识心不起一念,像古庙香炉一般地死寂定境,就是佛教禅宗的开悟。因为没有正知见,不知道参禅是要用自己的意识心,去找到从来不起念的第八识如来藏;如果像这样只是让意识不起念,被殊胜的定境所障蔽,那就永远无法开悟发起般若智慧的。如果说只要不起念,『一念万年去』就是开悟的话,那么植物人或是智慧低下的痴呆者他们的思想单纯,比一般人的烦恼少了许多,那是不是就表示他们比一般人更有智慧呢?所以说,像这样子的修学,不但不能发起般若智慧,反而会因为都不起念分别,长期不使用大脑,脑袋只会愈来愈迟钝、愈痴呆的,这真是愚痴无智者的作为啊!

从上面的说明,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一念万年,万年一念』这句话其实是颇有深义的。我们应当要像 地藏王菩萨所开示的,依止一实境界来为大众开示大乘法,好让大众能够依止一实境界来修学信解,这样才能快速地发起菩萨种性。我们也应当为大众开示:『一念万年、万年一念』是大乘证悟者的现观智慧境界,好让众生升起渴仰追求之心。千万别像假名善知识,以外道禅定将众生引导到错误的方向去了。这样才能真正的利益众生,而且对于『一念万年,万年一念』这一句话,我们不应该只是从表面上就理所当然的认为:佛法很简单,就只要意识心不起念,一念到底就对了。这样绝对是非常错误的知见!

所以,正确的作法,应该是要先亲近善知识,对于八识心王了义正法建立起正确的知见,然后再依著正确的次第,如法修行、步步增上,逐渐具足明心证悟的各种因缘,包括化解与累劫冤亲债主的冤结,包括修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静虑以及般若智慧等的福德、智慧资粮;当我们知见、福德、定力以及慧力都具足的时候,加上发起大菩提心,愿意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救度众生、护持佛教正法,当这些因缘都具足的时候,开悟明心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的说明就到这里。谢谢各位菩萨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色身康泰,学法无碍,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


回首页·目录页·上一集·下一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