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文(下)

《大乘无我观》


好!现在已经说完应学五法三自性等无生法忍增上慧学,以及这个圣性道性发起了以后,现在你要怎么进入初地?只剩下一个:那就是要发起增上意乐,这个增上意乐可不容易发了。在场的诸位之中,可能有很多人已经读过《华严经》或者《十地经》,《华严经》的十地品里面有讲到:初地菩萨要发十无尽愿,发了十无尽愿才能入初地。我们这次举办的禅三期间,有好多位护三的菩萨在佛前胡跪而发十无尽愿;但是可能诸位看见十无尽愿的内容以后,你就不敢发了;因为想要发起十无尽愿时,你先得要有大心。可是没有证得真如,没有经过世界如幻、能取的心犹如阳焰、菩萨道如梦的观行--这三个无我观没有成就的时候,你就无法生起尽未来际行菩萨道的增上意乐--不敢发十大无尽愿,你会害怕!心里面害怕:『我哪有可能做得到?我算什么?』所以心生下劣之想,觉得自己不够资格,所以不敢发十无尽愿。

我们刚刚说:三种无我观完成了,你这个圣性道性发起之后,加上初地应具足的增上慧学完成了,然后你在佛前发十无尽愿;十无尽愿发了,就是增上意乐成就了--发这十无尽愿的人,都是尽未来际受持的,都是永不休止的。在未来的无量世中行菩萨道,要尽未来际永不休止的去修持那十种无穷无尽的愿。这要有很广大的心才敢发--那么发了这个心而不退悔,就是成就增上意乐了,就是进入初地了;这时候才叫做别教的初地圣人,在这之前,都只叫做通教或三藏教的圣人--只是别教的贤人。

换句话说:在这之前所修行的智慧,是属于人无我智。人无我智的修行就是说:到达七住位圆满的时候,是人无我智,稍微再作一些观行完成它;接下来就是熏习种智,就是五法、三自性、……等等,那就是法无我智的熏习;七住菩萨所证是人无我观,初地所证是法无我观,不一样的。

那么人无我与法无我的差别在哪里?人无我所证的跟二乘的人无我又有什么差别?这也是很大的题目,但是我们可以跟诸位做一个简单的报告:二乘人的阿罗汉、辟支佛所证的人无我,就是现前如实的观察:『我的五蕴是无常空,我的十二处、我的十八界是无常空。』缘觉乘辟支佛是从十二因缘当中去如实观察我的五蕴、我的十二处、我的十八界,都是藉藏识因及父母、无明、四大、业种作为因缘,所以有蕴处界的缘起缘灭;蕴处界既然是缘起缘灭的体性,所以说蕴处界『性空』。这是二乘所证的人无我智。

可是现在南传佛法的二乘人,如果有人真的能够亲证这个人无我智之后,他还是不知道法界的实相,所以七住菩萨向慧解脱及俱解脱的阿罗汉说:『你所说的人无我空,我全都知道了,我已经证解了,如实现观了,可是请问你:你现在成为慧解脱、俱解脱的阿罗汉,你舍报入涅槃之后,涅槃是不是断灭?如果不是断灭,那你入无余涅槃以后的实际,又是什么?』这一问,慧解脱和俱解脱的阿罗汉嘴巴张开,舌头打结,说不出话了;为什么?他会这么想:『对呀!那我是缘起性空,十八界的我都灭尽了,那我入了涅槃、灭尽十八界以后,我已经不存在了,是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如果不是什么都没有了,不是成为断灭空,那么十八界统统灭尽以后,一定还有一个实际存在,这个实际又是什么?』因为入了涅槃就是十八界的我完全消失了嘛!

现在问题来了,人家这么一问:『涅槃之中是不是断灭呢?』『如果涅槃是断灭,那我入无余涅槃以后就跟断见外道一样了。』他想一想,摸摸后脑勺,还是弄不清楚。所以七住菩萨就跟他讲:『无余涅槃之中不是断灭,涅槃之中有个真如;这个真如叫做如来藏,还没有成佛以前叫做阿赖耶识、叫做异熟识、叫做庵摩罗识,到达佛地时改名为真如无垢识,无余涅槃中就是这个识单独存在。可是这个识离见闻觉知,祂也没有思量性,所以没有证自证分,所以祂不知道有自己,真的无我;又没有了意根,所以祂也不作主;祂完全是寂灭性,完全是无我性,所以无余涅槃之中只有祂。』末法时证悟的菩萨知道这个道理,但是现在的阿罗汉却无法知道这个道理(如果现在南传佛法真的还有阿罗汉存在的话),因为末法时的现在,没有应身佛住世为他们说明这个实相正理。

涅槃,诸位要了解:大部份的人认为取涅槃时,都是想用我这个能知的心去进入涅槃的境界中安住。但是,对不起!你错了!所谓的无余涅槃,就是『十八界我』全部消失掉了,然后我那另外一个心--我的真如--不再来入胎轮回了,这叫做涅槃。是『我』消失、消灭掉了,不是『我』去入涅槃;是真如保持原来所住的涅槃无我的状态,而未来世不再出生另一个『十八界的我』,这样叫做涅槃。如果是觉知心的我,或者是作主心的意根去入涅槃,那涅槃就不是无我了,而是有我了;那涅槃也不是寂静了,而是有我的觉知心性存在了,那就一定会有法尘境存在了,那就不是真正的寂静了。慧解脱、俱解脱阿罗汉这么一听,他就知道了:『原来无余依涅槃里面不是断灭,而且根本就没有一个我存在涅槃里面,因为我的十八界全部都灭尽了,只剩下实际如来藏存在,而没有任何见闻觉知与思量心。』他终于懂了。佛在世时,阿罗汉们都记得佛有讲过涅槃中还有个阿赖耶识(改名异熟识)继续存在,他终于想起来了:原来第八识阿赖耶识,就是涅槃的本际。

可是当你问他:『你的第八识--你的如来藏在哪里?』他会跟你老实的说:『我不知道,我也找不到。』找不到,就不知道法界的实相,都只看到法界的表相--蕴处界缘起性空、无常无我;无法了解法界的实相。虽然他证得人无我,七住的菩萨也证得人无我;可是七住菩萨的人无我,是从真如本体的无我性与涅槃性,而现前观察阿罗汉所证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空相,所以他也知道阿罗汉所证解脱果的内容与境界。阿罗汉能入无余涅槃,却还不知道无余涅槃里面是什么;七住菩萨悟后两三年,还没有能力进入无余涅槃,就已经知道无余涅槃里面是什么,所以七住菩萨的智慧,阿罗汉不能测量。

这是从法界实相心的证得,来反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虚妄与缘起性空,所以证得无我--证得如来藏时是无我的。可是这个时候七住菩萨证得的空性,也只是总相而已:知道我的如来藏、我的真如就是这个;去观察祂--祂果然永远都不消灭、永远都不曾暂时间断。永远不消灭、不暂断,就不可能会有生,就永远不会有灭,所以祂离开生灭两边,离开断常两边,祂是中道,这样就知道了。

但因为是只知道总相,只是获得大乘的法智忍及法智而已,然后接下去他会去观察:一只蚂蚁爬过来,他就看这只蚂蚁,它的如来藏也在嘛!那么他这一观察,类智忍便成就了;类智忍成就的时候,类智就一定会随后成就;到此阶段,终于类智出现了:原来蟑螂、蚂蚁、我的亲朋好友,乃至耶稣基督、耶和华、阿拉,全都有这个如来藏,只是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于是大乘无生忍的类智完成了。这样,大乘般若的法智忍、法智、类智忍、类智就出现了。这四智完成之后,也就到了通达位的初地心入地心了,接下去就进入相见道位了。

前面所讲的这些,都是三贤位中的真见道;你一念相应找到如来藏是真见道,可是真见道位,才是正要开始修行而已--正要进入内门修菩萨行、进修相见道。这个时候完全是从真如来观察蕴、处、界,在一切的所知境上面去证验真如,去领受祂的体性;然后拿所有的经典来印证,也用佛所说的律典来印证;如果与经藏律藏不符合,就是大妄语。印证的结果,果然不错!然后,这个真见道位的菩萨就须要跟随大善知识--除了刚刚所讲的要修如幻观、阳焰观以及如梦观以外--他还要跟随大善知识修学种智。种智就是唯识学,唯识种智就是最究竟的中观,就是地上菩萨所应进修的增上慧学。

凡是没有证得第八识真如而修学唯识,都叫做熏习唯识观,不是修学唯识观,因为你无法把唯识经典所讲的真实唯识门来加以体验,只能体验其中的虚妄唯识门--七转识及七识相关的虚妄法。证得真如以后,才有能力观察第八识心,才有能力修证真实唯识门的法,才能将八识心王一一加以体验。这个时候你得要开始修学唯识种智--《楞伽经》所开示的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二种无我法,然后才能进入初地的入地心位。唯识学的百法明门,就是证悟者在一切种智上的起修课程,这个部份的修学,就是初地所应修学的法无我、无生法忍。这个部份是大乘的无我观,与二乘的纯从蕴处界缘起性空而观察人无我的无我观,是完全不同的。

明心见性的菩萨所要修学的法无我是什么?是从蕴、处、界以及你的真如配合所生的一切法中,去实际观察--证实这一切法中并无实有不坏的『我』:你的真如出生蕴处界以后,再与蕴、处、界配合,就能出生一切法;在所生的这一切法当中,你去观察这个真如,祂有多少的种子?种子又叫做界,界又叫做功能差别;你如实的去观察,如实的去体验祂,现前触证及领纳祂的体性。结果你将会观察到:于蕴处界等一切诸法当中,确实没有常住不坏的我,而如来藏本身又是离见闻觉知、不自知我的『无我性』。这样现前观察的结果,既是人我的空,也是诸法我的空,具足人无我性的现观,也生起了法无我性的现观智慧。这样一一现前细观,接下来就是发起道种性及圣种性,增上慧学也跟善知识熏习圆满通达了,进入通达位前再发起增上意乐--于佛前发十无尽愿而进入初地。

初地要修学什么才能进入二地?初地要修学百法明门,目的就是要让你证得镜像观--一切六尘如镜中像,六尘在你的自心如来藏镜子上面显现,并非真实不坏的常住法,乃是有生有灭的法。一面明镜,它会有影像出现,在明镜所映现的影像中,明镜本身的镜相不会让人发现,可是它显现出它所映照的影像,让凡夫众生贪著于它所显现的影像而忽略了明镜的本身。一切凡夫之所以执著世间的法,就是由于觉得这色声香味触,以及这五尘所生的法,是有它的真实性,而没有观察到六尘并不真实,不知道六尘是由藏识明镜所生,不知道藏识才是真实法。

如同小猴子不知镜墙是镜,误认镜中自影是另一只真实的小猴,便跟镜中的自影小猴龇牙咧嘴,一直在示威,它以为镜中的影像是真实的,而不知镜子才是真的,不知镜中影像是假的;凡夫也是一样,因为觉得六尘有真实性,根本不知道自己所接触到的色声香味触以及各种的法尘,全都是自心藏识所显现出来--是你的如来藏所显现出来的,你不知道,就以为是六尘是真实有的法,就以为自己是真的接触到身心以外的六尘,所以就对自心如来藏以外的六尘万法产生了贪著,却不知道应该去了知如来藏才是真实法,不知道我们所接触到的六尘其实只是藏识明镜所显现的虚妄法。

那么你开悟明心而且通达了以后,继续修学百法明门,就是修学法无我的现观;你在修学法无我观的过程当中,可以从诸法里面、从百法里面去证验:原来我所接触到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都是我的自心如来藏所显现的。由于这个现观的缘故,便不再对百法等境界有所执著,这便是初地法无我观的具足修证--犹如镜像现观--初地满心的无生法忍。

这个部份因为我们今天时间有限--打算留一个钟头给大家发问--所以不能跟诸位详细说明为什么六尘万法都是犹如镜像。但是我们实际上的证验是:六尘根本就是自心如来藏所显现--如镜现像。就像我们的如来藏把这个六尘映现出来,大家却都以为你所看见的一切景色,一切色相都是外面的;其实你根本没看到外色相,你看到的六尘都是你的如来藏所显现出来的--跟外面的色相一模一样的似有色相的色尘相;你从来不曾看到外面的六尘,你看到的都是你的自心藏识所显现的内相分色尘。这个道理今天没有时间来解释它。

同样的,声尘也是一样,你听到了音乐,不禁赞叹:『这个音响好美妙喔!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好妙喔!』可是,其实你没有真的听到天乐,你听到的是你如来藏所显现出来的内相分的声尘境。色、声如此,香味触法也是一样,你从百法的修行里面去证验这一事实,当你这个镜像观如实的现前观察而显现出来、而如实领受的时候,你就完成初地无生法忍的增上慧学的修证了,就完成初地满心所应修证的无我观,成为初地的满心菩萨了,接下来你就进入二地了(作者补注:欲入二地心,尚须圆成初地应修之布施波罗蜜多;然因这一演讲内容只在增上慧学之无我观而作宣说,故略之不论)。

二地菩萨主要是修持戒波罗蜜多,于一切的微细戒都无所犯,这是二地的修行。二地满心才算是真持戒;诸位!你们常听到有人说:『我去受菩萨戒了,所以我现在持菩萨戒了。』对不起!你骗人!你这个叫做学戒,不叫持戒;二地满心开始才叫做持戒,在此以下都叫做学戒。二地修持戒法非常地严谨,戒行圆满,心地清净,然后在这过程当中还要再修学千法明门;在千法明门当中也是法无我--无生法忍。

千法就是法,由百法再衍生出来的更微细的千法明门;在千法明门之中,你去证验你这个能知能觉的心--就是这个能取六尘的心--在取六尘(也就是取自心第八识如来藏所现的六尘境相)。你这个能取六尘的自心,其实就像是镜子映现出这些外面的影像的时候,其实是要靠光影来照射,才会显现出镜中的影像;你所以能够摄取这六尘,其实要靠你的这个能取的心,就是你的前七识--前六识加上意根--见闻觉知的心加上处处思量作主的心,在镜像里面运作,才显现出六尘万法;所以七识心的这种体性,在唯识增上慧学中,称之为显境名言。然而这七识心,其实根本就没有在外面的六尘法中运作,都在内相分的六尘法中运作。

诸位听起来可能觉得很玄,但是有一天你若走到这个地步,你会觉得一点儿都不玄,确实是这样,因为事实本来就是这样。由于自心七转识的贪著运作,所以使得自心如来藏中不断累积污垢,不断积藏有漏法种,所以显现出来的六尘影像就变成不清净的影像;二地满心菩萨可以经由这个犹如光影的现观,而了知如何能使自心如来藏所含藏的种子转变清净的道理,从此可以用自己的意志力去改变自心的染污种子,去转变自心如来藏所含藏的内相分;这就是犹如光影的现观成就了,使得七转识的染污性可以完全根除。那么这个观行,就是二地所修的大乘无我观--犹如光影--二地的无生法忍增上慧学圆满时必定会证得的无我观。若不能证这个犹如光影的现观,就不能圆成二地心的无生法忍修行,表示他的二地的无生法忍的观行还没有完成。从此以后,二地满心菩萨可以自己转换污垢的内相分为清净的内相分;这样观行而成为二地满心,成为真正持戒的菩萨,心地清净就渐次进入三地了。

进入三地以后要修学什么?三地菩萨要修学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三地修学这些境界很迅速,事半而功倍;为什么很迅速呢?因为你在初地应修的增上慧学,和应修的檀波罗蜜的福德已经圆满,所以修学禅定等法将会很迅速。简单举例来说:譬如说三地要修学四禅八定与四无量心、五神通等,得要有清净安静的地方才能用功;初地修布施波罗蜜多圆满,自然就会有那个环境让他用功。又如三地的行门也牵涉到等引、等持、等至,可是你们诸位谁知道什么叫做等引、等持、等至?这三个禅定的证量是什么?不知道!

等引,可能大部份人知道,请问:等持与等至的境界有什么差别?它们各自的作用又在哪里?这二法的作用差别又在哪里呢?也是不知道。不知道,你就无法具足三地修行的方便善巧,所以初地的修道,就是三地的准备工作--福德与慧学非常重要。二地也是三地的准备工作;当你的心不够清净的时候,一天到晚有攀缘的习气现起(心中常有念起,此念虽无语言文字,而其意思却能被自己所知,此种无语言文字的念头,即是攀缘的习气所现行),你哪里能够修学禅定呢?你修学等至时,根本就进不去;进不去就不可能圆熟等至,就不可能于等至位中转入等持位,就不可能娴熟等持位的状态;也就不可能在以后从初禅位中直接进入上地的等持位,那你如何能入等持位中修证五神通、四无量心呢?不可能!所以说,初地、二地的满心,所证得的无生法忍智慧,能够使三地的修学禅定等行门很迅速成就。

三地修学四禅八定之外,增上慧学还是要继续学,还是一切种智--三地之无生法忍慧;二地主修是增上戒学,初地是增上意乐及百法明门,三地是以增上心学为主要,增上心学就是以意识心来修学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让意识心可以增上,以便修证四地的无生法忍。可是这个时候也不能忽略到三地本身所应该要修的增上慧学,所以三地还要修学万法明门,这样地地增上:万法明门、十万法、百万法、千万法、亿万法明门,这样一直深妙的修上去,直到九地满心证得总持门。

三地菩萨除了这个以外,他还要修学到什么境界呢?初地镜像、二地光影、三地叫做谷响。因为菩萨即使在修增上心学,也不可以自己一个人独自躲起来,还是要继续去利益众生,那么这个时候,他要怎么做?他当然要宣说妙法来利乐有情,可是在利乐有情的时候,他也同时在观察自己(也观察别的上地的大善知识):在利乐有情的时候,说法无量;但是在说法无量当中,三地菩萨观察这些法音的宣流,都是犹如空谷回音--犹如谷响;他修学万法明门的目的,就是要证实这些:凡有所说,皆无实义。说来说去都是自心,一切法音宣流都如谷响,所听闻到的自己法音的宣流,只是在自心如来藏中回响而已。三地菩萨修学无生法忍,这个谷响观圆成的时候,满心了,就开始进入第四地了。

第四地的入地心,他就要检讨:『我接下来要修学什么?』要修学亿法明门--四地无生法忍。这是增上慧学,地地都要学,不断地深细,一直到等觉菩萨为止。这个增上慧学,要地地进修,一直都不断的,直到绝对究竟圆满为止。但是四地有一个观行,他得要观察:三地菩萨修成四禅八定、修成四无量心、五神通,都已具足,又现观法音宣流犹如谷响,所以现在成四地心,可以随意到十方世界度化众生、随意化现了(四禅八定及五神通未修学具足者,则不能发起意生身,不能去至他佛世界;也不能在各佛世界化现及度众生)。

可是他观察:『我化现这些化身到处去度众生、说法,其实都是犹如水中月一样;真实的本心在这里,我却化现了很多的化身出去度众生,去说法利乐有情,都像空中的月照在潭水里面一样--千江有水千江月。』他化现很多化身,每一个化身都像是一个水中月,都不是真正的我;当他完成四地的无生法忍的观行时,而这个观行也完成的时候,犹如水月的无我现观就完成了;当这个犹如水月的无我观完成的时候,就成四地满心了。

这时他转进五地,再去修学增上慧学;从三地满心以上都要跟佛修学,三地满心前可以跟人间的地上菩萨修学;三地满心以上的菩萨都是直接跟报身佛修学(这是依三地满心所证得的意生身而说的,但也有菩萨到四地五地才发起意生身,才能直接跟佛修学),这个等一下再来说;佛度众生有很多方便善巧。

现在话说回来,说他三地满心,犹如谷响境界正受完成,进入第四地;四地观行犹如水月观正受完成,进入第五地。进入五地的时候,他又依无生法忍重新观行;因为如果完全住在犹如水月正受中,他会要急著入涅槃,所以不可以这样。他就再观行:『我这样到处示现化身度众生,其实这些都是自心真如变化所成的相分。』作这样的观行有个好处:既不会贪著涅槃--不会因为如水中月的无我现观而发觉一切虚幻,便去入涅槃,他也不会因为有这样的神通变化等等功能运作而产生了执著。所以五地菩萨所应修习的一切种智圆满时,最后必须观行:一切诸法--包括自己庄严的意生身及化身、轮宝等--都是犹如幻化、好像是有,其实不是真实有,只是自心如来藏变化所成--似有非有。这个变化所成的观行圆满,就成五地满心而转进六地。

进入六地的时候,他还要再观察这个变化所成的种种法,看来好像是有,却不是真的有,因为幻起幻灭嘛!所以叫做似有非有、非有似有;六地菩萨这种似有非有的境界正受,是依六地增上慧学无生法忍的观行而生起的境界正受;因为有这个境界正受,所以六地菩萨便在很自然的情况下取证灭尽定--不是刻意去取证灭尽定--因此而成就六地满心俱解脱的无我现观。

六地跟四地、五地的增上慧学的修行也有差异,四地的增上慧学的熏习主要在哪里呢?在重新依相见道位去观行:观声闻法中的四圣谛。四圣谛有十六心:苦圣谛的法智忍、法智、类智忍、类智,这样观行。苦圣谛的四心观行完了,再来集圣谛、灭圣谛、道圣谛,也各有如是四心:法智忍、法智、类智忍、类智。十六心观行的完成,不是依二乘法的那种方式观行,而是以真如的立场,从无生法忍来观这四圣谛的十六心,叫做安立谛十六心;四地相见道的观行主要是在这上面。观行完成时,便能获得水月观的正受,成为四地满心,转入第五地。

五地把十二因缘法依无生法忍再来观行,这样来做法无我观的粗相观,十二因缘的法无我的粗相观完成了,便能生起变化所成的境界正受--现观诸法都是自心如来藏变化所成,成五地满心,转入第六地。

接下来六地法无我的细相观,是依五地的无生法忍,将十二因缘法再作细相观;六地法无我的细相观完成,那么这个似有非有、非有似有观行的境界正受完成,接下来就准备进入第七地。

七地菩萨所须修证的是念念入灭尽定,要靠修习方便波罗蜜多而得。阿罗汉入灭尽定时还要盘腿,坐下来,然后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这样次第转进而经过四空定,最后入灭尽定。七地满心的菩萨不然,刚刚一坐下,想要入灭尽定,一坐下就入了:念念都可以入灭尽定的等至位中。每一念的当下也都在灭尽定的边缘中,其实他说法度众时,若突然不想说了,也可以随时入灭尽定;对俱解脱的阿罗汉及我们而言,这真是『匪夷所思』。

这个时候,因为他的修证是寂灭极寂灭--寂静观成就,所以七地满心菩萨很容易会取无余涅槃,所以这个时候,佛『不怀好意』的来了,祂说『某某菩萨!我传给你一个三昧,叫做「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七地菩萨问说:『这个三昧很殊胜吗?』佛说:『殊胜极了!这个三昧超过你从无量劫以来修学所有三昧的总和,全部加起来还不如这个三昧。』那么请问:如果你是七地满心的菩萨,你要不要修这三昧?当然要喽!怎么可以放弃?对不对?好!修了!可是你一修,就上当了--你没办法入无余涅槃了。为什么?因为你自己根本就不想入了,因为这三昧太妙了,直修下去,必定可以成佛。

你就依这个三昧去修,修这个三昧,不久就进入八地,依之而修,便可以成就八地的如幻三昧观。因为所成就的如幻三昧观,是由七地的方便善巧而来--七地有方便善巧波罗蜜多。八地因这个如幻观的法无我智成就,而且有方便善巧波罗蜜的完成,所以于相于土都能变化自在。七地菩萨若想现相现土时,还要起作意之后去观行;他不必作观行,只要心中一起作意,就可以在十方世界随念化现。这个时候他跟七地不同了,由于这个缘故使他产生了一种极广大的愿心,所以在八地中就是专修愿波罗密多,要成就愿波罗蜜多。这个愿波罗蜜多修学成就,配合如幻三昧的法无我现观,便成八地满心,便进入九地。

九地专修四无碍辩--四无碍心。所谓四无碍是法无碍、义无碍、词无碍、乐说无碍。法无碍要怎么修?有很多人持咒,咒又叫陀罗尼,陀罗尼叫做总持,总持就是要让你修学诸法而不漏失--念不忘失,所以持咒时要了知它的意思。持咒不是教你修习定心的。每一首咒都是一个总持--但护法神的感应咒语除外--一个咒里面,每一句拆成两字一组或者一个字一组,或者三个字一组不等;每一组就是一个法门,一个法门就是代表一部经。所以你把咒文整个诵出来以后写下来,其中第一句可能就有三部经,你就把第一部经诵出来,诵完再诵第二部,再诵第三部;第一句诵完,再依同样的方式诵第二句的每一部经。所以陀罗尼咒又叫做总持咒。

如果你所有的总持都能够念不忘失:佛告诉你的总持都在你心中,不会忘了;这样你就完成了法无碍的修学。法无碍的修学之后,你还要知道这些总持里面所有的意义是什么?它的真实的内容是什么?如实的证解,如实的了知,这样就是义无碍了。因为法无碍、义无碍,所以你已经了知一切世间及出世间法;可是你想要能够宣说所知道的这一切法之前,必须要词无碍--你能够用很多的方便善巧与名相及修辞,具足显示出这些法以及法的正义,这样就是词无碍。

词无碍的修学,主要是在因明学:宗、因、喻、破、结语等五个法上来建立,也可以再加以细分而更细腻。破外道的时候以宗因喻等方法来破他:你这个法不对!再举出为什么不对的原因,然后以比喻来证明他不对,然后再以宗因喻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法正确,最后作结论:先说自己的某一种法正确(宗),是什么原因而说是对的(因)?然后再作譬喻举例及解释:为什么是对的。最后作总结。

你能够把这四无碍辩弄清楚了,你对现量、比量、非量、证量等等都已了知,这时候乐说无碍的功德就出现了。因为法无碍、义无碍、词无碍,当然于一切时地演说一切法时,都可以毫无牵挂,又有救度众生的大慈悲心,所以乐说无碍的境界就自然出现了。九地满心菩萨成就四无碍辩,所以又称为善慧地,能如实而详细地宣说三乘正法,能将法无我与人无我都具足而圆满的宣说,无人能加以诃责,所以处于一切境界都无所畏惧,成就力波罗蜜多。

九地满心后,不久就会进入十地,进入十地可就漂亮了、庄严了;怎么说呢?当你到了十地的时候,把你在九地之前所修的一切福德、一切的功德来作回向,回向的结果,你就在色究竟天宫完成了一个大宝莲花王宝殿。这个大宝莲花王宝殿无量广阔,当你进入十地完成这个部份的时候,坐上宝殿里的宝座而放光照耀十方佛世界时,十方诸佛就发动十方世界所有的十地菩萨,带著他们各自的九地以下菩萨等眷属,都来到你这个宝殿来,然后十方诸佛同时伸手放光遥灌你的头顶,以及诸菩萨之顶,你便因此而成就受职位的功德,成为法王子。这个灌顶才有用,密教的那些灌顶是没有用的,只是灌著好玩儿的,都是邪思妄想(编案:详见《狂密与真密》一至四辑书中所说)。

十方诸佛灌顶加持以后,你就成为十地满心--受职菩萨。十地满心时能够为一切众生说法如云如雨,永无穷尽,普益十方佛子,所以十地菩萨又叫做法云地;这是因为圆满了大乘的无我观,所以成为法王子。这个时候,十地菩萨就像国王在很多王子里面选出来的一个太子一样,成为诸地菩萨中尊。可能你会想:这样可就太好了。可是,先别高兴太早,因为接下去更难修--要在种种境界中实践大乘的无我观,而不只是现前观察而已。

怎么说呢?因为接下去,你进入等觉菩萨位了,这等觉如来的修行法门,不是你我所能修的;怎么说呢?譬如某甲来跟你说:『我要熬一个药,我的药需要一颗眼睛,把你的眼睛送一颗给我吧!』你就得要当场挖给他,不可以迟疑。另外一个人来说:『我需要一斤人肉』,你就要当场割给他;他说我需要你的命,你就得要送给他。等觉菩萨的修行法门就是百劫修相好:无一时非舍命时,无一处非舍命处。于一切时地广施内财外财,修集佛地三十二大人相、八十随形好所须的福德。意思就是说:在这一百劫当中,几乎完全是在修集福德、是在与众生广结善法因缘,一直在物质世间中,实际上履践无我法--对自己的五阴完全没有任何执著,使得我执的微细习气能够断除净尽,这样修集三十二大人相,及无量的随形好。

佛经中曾说过:有的出家弟子禀佛说:『世尊!您要入灭了,那我们怎么办?没有人供养,以后修道怎么办?』佛说:『你别愁,我这三十二种大人相,随便一相的福德,就够你们吃喝不尽了。』为什么?因为祂的每一种相好庄严,都是百劫修来的;每一种相好庄严,都是以内财外财来修集无量的福德才能完成,所以随便一相的福德拿出来,就够祂后代的遗法弟子享用不尽了。这些福德在百劫中修集圆满之后,才能示现降神母胎,于人间八相成道,成为妙觉如来。这就是等觉菩萨的大乘无我观的实际履践。

那么从七住证得大乘人无我以后,开始熏习的般若慧,除了初期的别相智以外,都是法无我--一切种智的修习。七住菩萨所证的是大乘人无我,在这一切法当中去观察无我性--这个如来藏是无我性。真如的无我性有两种:祂是人无我性,也是法无我性,这就是大乘菩萨的无我观,不同于二乘的无我观。二乘的无我观是依我们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的人我,去观察这蕴、处、界是无常,是缘起缘灭;但是菩萨的无我观是从真如的恒不生灭、真如的无我性的现观境界,然后再来返观二乘人依蕴处界所作的无我观,也现前观察所化现的一切化身与万法,都是无我性,这就是悟后所应该走的路--大乘的无我观,这只是其一。

另一方面则是从真如所含藏的一切种子,去观察诸法无我,就是法无我观,也就是前面所说的犹如镜像……乃至十地、等觉位无生法忍的无我观行与实践。但是,说起来很快,做起来则很难;你看我们这样述说,从凡夫地进修,一下子就成佛了、完成了,但是你要如何一步一步的付诸于实行?

我今天所讲的法,对我们同修会将近三分之一的同修来讲,是很切实际的东西,是他们现在就要做的、就要修的;可是对于今天来听演讲、第一次与我结缘的诸位来讲,对你可能并没有实际上的作用,只是植入一些无生法忍的种子罢了;那么你现在的当务之急是什么?就是赶快破参,赶快证得你身中的真相识--第八识如来藏。证得以后,你才能渐渐了解三乘佛法当中,佛到底在说什么?三乘佛法有什么异同?你了解了以后,才能进入修道位,否则无法修道,那我今天所讲的佛法,跟你就完全不相干。

有人可能会提出一个问题说:『你说的比唱的好听,我问你:你既然修这么好,请问你有没有轮宝?你有没有庄严报身?』人间的初地、二地菩萨,凡是戒慧直往的菩萨,乃至刚进入三地--像玄奘菩萨已经是三地的菩萨了,但是还没有到满心,他还是没有轮宝,还是没有庄严报身--广大庄严的意生身;可是他一旦舍报,生到色究竟天宫去,马上就有,这是无生法忍的后世果报--地上菩萨的可爱异熟果;法尔如是,所以诸佛的加持力,与无生法忍的修证,非常的重要。

如果你今生在这里修行能够照我这样说的次第,努力去精进、去用功,如实的修行,十年下来、十五年下来,大不了三十年,可以到初地;到初地之后,你往生时,如果说:『我不到极乐世界,我要先去见释迦牟尼佛的庄严报身卢舍那佛。』也好!去色究竟天也不会比较差,去到那边时,你马上就具足了轮宝,这是地上菩萨修证无生法忍上的来世异熟果--生往色究竟天时自然就会有的可爱异熟果。

可是你所见到的佛不一样--一至十地菩萨所见的报身佛各各不同;初地的入地心菩萨见到的佛,不是真正的庄严圆满报身佛,而是从祂的庄严报身之中示现出来的一个他受用身,这个他受用身很庄严,很广大;祂坐一个莲花座,莲花座有一百瓣的莲瓣,非常庄严,祂会跟你教导百法明门。当你初地完成而进入二地的时候,你的正报身变大变庄严了,你的轮宝也变大变庄严了,你见到的佛的形相也会跟著变了;二地所见到的佛,祂的他受用身不同于初地所见,更为高广庄严。报身佛有自受用身无量无边的广大,但是另外还有化现给十地菩萨所见的他受用身,二地菩萨所见的他受用身的庄严报身佛,身量比初地所见又更高广,莲座是一千瓣的莲座--千叶莲座。

那么这样地地增上,每一地所见的报身佛不一样,所以你如果还没有往生到那里去,虽然你是人间的初地菩萨了,还是没有用--世间凡夫俗子根本看不起你;因为一来你没有神通,二来你也没有轮宝;就算有,他们也看不见。可是阿罗汉会尊重你,因为阿罗汉知道法,当你一说法,他知道这是甚深正法,不是未悟的人胡说乱扯;可是他听不懂:『怎么会有这么妙的法?我竟然听不懂?我是人天所应供,诸天天主还要供养我呢!怎么我会听不懂呢?』不一样了。真正求智慧的人,才会懂得恭敬、尊重你,凡夫俗子是不屑于一瞧的--看你一眼都懒。因为你一来没有神通,二来也没有示现什么庄严报身,他瞧不起。

可是真正有天眼的人,他会佩服你,为什么?他看来看去,大家的光都差不多,怎么这个人的光特别不一样?像布袋戏讲的『金光锵锵滚(台语)』一样,就像这样,光的色彩与强度绝对不同于一般有神通的人;智光、慧光是金黄色的光,如果有禅定的功夫,就会加上禅定白色的光,使得金光黄光更加的耀眼光辉。所以你们如果有天眼,看到我们会中的亲教师,以及几位见性的菩萨们,你们会看到他们的光是与常人完全不一样的。

那么以上所讲的就是大乘人无我、法无我的修证大概,这是大乘的无我观,不同于二乘的无我观;一个是从法界实相修证所得的人无我观、法无我观,然后再回头来观察我们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它的无常、无我、缘起性空;可是二乘人只能从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去观察缘起性空与无我,他无法观察法界实相的无我观,也无法在蕴处界的法无我上作深细的现观,所以大乘的无我观是具足人无我与法无我的现观,兼含世俗谛与法界实相的胜义谛;二乘的无我观只在现象界的五阴、十二处、十八界上面作观行、去作人无我的观行,或作蕴处界的法无我的粗相的观行,但是永远不能触及法界实相心,不能触及第一义谛,这是大乘与二乘法所作无我观的最大差异处。

所以二乘阿罗汉只能证得解脱果,无法得到大菩提果,他只得到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所证的是解脱果。可是大乘法的修行,到最后,不但证得二乘所证的声闻菩提、缘觉菩提的解脱果,也证得佛地的大菩提果,这是大乘与二乘修证无我法之所以差异的地方。

那么诸位也许心里面说:『唉呀!你说得是像行云流水,都不必打草稿,好像是说得不错;可是你说的境界,那就像是在天上飞呀!飞呀!我们站在地上又构不到,那你也得发发好心嘛!帮我们见道嘛!不然我来听你演讲做什么?』

可是诸位!其实打从诸位来到这里一开始,我就不断地从另一方面在告诉你:哪一个心是真如。当我口沫横飞的在为大众说法的同时,我也在另一个心上面不断的指示你们各自都有的真如,可是你们听到现在都还没有体会到,都只是在语言文字的表相上听我说法。如果你真的还不会,回去以后就像我这样(举手用力拍桌),桌子狠狠一拍,仔细看看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南、北呢?好!我们今天就说到这里。那么下面大约一个钟头的时间,留给大家提出问题。现在是午后将近三点半,哪一位菩萨要是有问题的话,请举手,我们这里有麦克风。(未完)


回首页·目录页·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