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目 二乘希求入灭的念死无常

《广论之平议》


《法华经》卷2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忧患,如是等火,炽然不息。】[注:CBETA,T09,no.262,p.14,c22-24]这是说,在三界中就好像处在失火之宅子当中一样,都被三界有火、烦恼火、无明火等所烧恼,三界内的一切法都是没有安乐可说的,都是被生老病死等苦恼所逼迫;如果不求出三界,不证得解脱,众苦恼就不会息灭。所以二乘人认为希求现世安乐,或希求后世安乐,都是在三界之内受苦,所以二乘圣人都怖畏三界中的生死轮回,希望尽早结束生命,早日脱离三界火宅。但是没有证得三乘菩提者,此世生命的结束,并非就是一了百了,因为烦恼炽盛,还有后有,不能出离;所以二乘人努力修断烦恼,求出三界。如果已经实证二乘涅槃以后不肯回心大乘,则死后十八界自我全灭,即入无余依涅槃,唯剩第八识如来藏独存的境界,也可算是真正一了百了了。

《本事经》卷3说:【云何名为无余依涅槃界?谓诸苾刍得阿罗汉,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已舍重担,已证自义,已尽有结,已正解了,已善解脱,已得遍知。彼于今时一切所受,无引因故,不复希望,皆永灭尽,毕竟寂静,究竟清凉,隐没不现,惟由清净无戏论体。如是清净无戏论体,不可谓有,不可谓无,不可谓彼亦有亦无,不可谓彼非有非无,惟可说为不可施设究竟涅槃,是名无余依涅槃界。】[注:CBETA,T17,no.765,p.678,a19-28]

以上经文所说声闻及缘觉所希求的入无余依涅槃,是说:『什么叫作无余依涅槃界?就是诸比丘证得阿罗汉果以后,三漏已经绝尽,完全没有三界烦恼了,所应修的清净梵行已经完成,解脱道中一切应作的修行诸事都已成办,身心所负后有生死的重担已卸下,已证得人无我而断除我执了;其性质直,已证自义,而能说正法教,进而教授教诫佛之正法,如理通达涅槃法教,于解脱法得真实证;三缚结、五下、五上分结都已断尽;已经如实现观正解而了却生死烦恼;已得到真正的解脱;已能普遍正确的了解五阴世间苦集灭道的道理。于今时的一切所受,都已不受六尘境的影响,所以没有能引生后有烦恼的因,识阴已不再对世间诸法有所希求,十八界的自我执著已全部灭尽,趣入究竟寂静而清凉安乐,我见、我执烦恼隐没而不再出生了,将来舍寿后将不再有中阴身,也不再受生而永远都不会再有名色五阴了,甚至连究竟清凉的解脱功德亦隐没不现,无余涅槃界中,也只剩下清净寂静的无戏论心体独存。这个清净寂静的无戏论心体,离一切觉观,无思量性故不会作主,永不再出生名色五阴于三界中;这个心体无形无相,犹如虚空,非三界有,故不能说祂是有;而此心体虽如虚空而本存常在,故不是断灭空,所以不能说有或说无,也不能说亦有亦无,也不能说非有非无,只能说是究竟涅槃之无境界的境界。但此无余涅槃又不是真的有个能入涅槃者,出三界也不是真的有谁可以出了三界,所以只能说这是不可施设的一个境界,这不可施设而本来自在的境界就称之为无余依涅槃界。』这是以大乘菩萨的观点,来看二乘圣者所证的无余依涅槃界。

这个无余依涅槃,是二乘人所希求的;二乘人害怕生死苦,因此二乘人期望证得无余依涅槃;但是又害怕入了无余依涅槃以后,十八界我全灭,成了断灭空,因此佛为二乘人说:灭尽五阴、十八界的全部自我以后,还有一个二乘人无法证得的『清净寂静的无戏论心体』常住不灭,这不灭的清净、寂静、无戏论心体,就是阿含经说的涅槃本际、入胎识、如、诸法本母。但是二乘人不了解、也不求证这个空性心体,只听佛开示而信受有不灭的本际识安住于涅槃,了知无余涅槃中不是断灭空。因此,舍寿时就放心的灭尽自我而成了无余依涅槃本际独存的境界,不再有二乘圣人及解脱智存在。这就是大乘经说二乘种性是『灰身泯智』,也说是『焦芽败种』的缘故。因为,佛菩提种已经残败了,佛菩提芽已烧焦而不可能生长出来了,故无法成就究竟的佛道。

二乘种性是『灰身泯智』、『焦芽败种』,死后色身成灰烬,七转识全都消灭而不再有解脱智了;佛菩提的种子败坏而不能发芽了,永远都不可能成佛。所以,二乘的无余依涅槃是不究竟的。世尊为了要使二乘圣人不入无余依涅槃,因而有《法华经》的开演。《法华经》〈化城喻品〉说:

是故以方便,引汝趣佛慧。

以是本因缘,今说法华经;令汝入佛道,慎勿怀惊惧。

譬如险恶道,迥绝多毒兽;又复无水草,人所怖畏处;

无数千万众,欲过此险道;其路甚旷远,经三百由旬。

时有一导师,强识有智慧,明了心决定,在险济众难;

众人皆疲惓,而白导师言:我等今顿乏,于此欲退还。

导师作是念:此辈甚可愍,如何欲退还,而失大珍宝?

寻时思方便,当设神通力,化作大城郭,庄严诸舍宅;

周匝有园林,渠流及浴池,重门高楼阁,男女皆充满。

即作是化已,慰众言勿惧,汝等入此城,各可随所乐。

诸人既入城,心皆大欢喜;皆生安隐想,自谓已得度。

导师知息已,集众而告言:汝等当前进,此是化城耳。

我见汝疲极,中路欲退还;故以方便力、权化作此城。

汝等勤精进,当共至宝所。

我亦复如是,为一切导师;见诸求道者,中路而懈废;

不能度生死,烦恼诸险道;故以方便力,为息说涅槃;

言汝等苦灭,所作皆已办。既知到涅槃,皆得阿罗汉;

尔乃集大众,为说真实法。

诸佛方便力,分别说三乘;唯有一佛乘,息处故说二。

今为汝说实,汝所得非灭;为佛一切智,当发大精进。

汝证一切智,十力等佛法;具三十二相,乃是真实灭。

诸佛之导师,为息说涅槃;既知是息已,引入于佛慧。[注:CBETA,T09,no.262,p.26,c26-p.27,b8]

这段经文说佛以幻化的城市方便摄受二乘怯弱者能暂时安息,以此譬喻来开示二乘般涅槃是不究竟的。虽然二乘圣人诸漏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再引生见惑、思惑烦恼,断尽我见与我执;此时尚未舍寿,称之为有余依涅槃,尚有色身微苦为所依故;但是阿罗汉未证佛菩提之前,虽然已非凡夫,却还是愚人,愚于法界实相故,愚于成佛之道故,愚于一切种智故。纵然二乘圣人舍寿后进入无余依涅槃,还是不究竟,因为尚有变易生死未断故,尚有习气种子未断故,尚有无始无明尚未打破故,仍然不是究竟的涅槃修证故。所以佛说二乘人『汝所得非灭』,不是究竟的灭尽烦恼,所以说二乘的般涅槃,不是究竟的寂灭。


回首页·目录页·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