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正-09

《假如来藏》


法莲法师又云:【《占察善恶业报经》云:

『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寂静,真如相故。』

又云:『所谓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常空,实不生灭故。如是一切法实不生灭者,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寂静一味,名为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彼自性清净,湛然圆满,以无分别相故。无分别相者,于一切处,无所不在;无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业。』

《成唯识论》云:『阿赖耶识为断为常?非断非常,以恒转故。恒,谓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界趣生施设本故,性坚持种令不失故。转,谓此识无始时来,念念生灭,前后变异,因灭果生,非常一故,可为转识熏成种故。恒言遮断,转表非常,犹如瀑流,因果法尔。如瀑流水,非断非常,相续长时,有所漂溺;此识亦尔,从无始来,生灭相续,非常非断,漂溺有情,令不出离。』

《楞严经》云:『又汝精明、湛不摇处,名恒常者,于身不出见闻觉知,若实精真,不容习妄,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忘俱无,于后忽然复睹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阿难当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非是无流;若非想元,宁受想习?非汝六根,互用合开,此之妄想无时得灭;故汝现在见闻觉知、中串习几,则湛了内,罔象虚无,第五颠倒细微精想。』

前段《成唯识论》说阿赖耶识可为七转识熏习成种,是世间流转趣生体,但其自体念念生灭,实非不生不灭。此段《楞严经》谈识蕴中第八阿赖耶识亦是念念受熏,犹如急流水,看似平静不动摇,实则流转急速,刹那生灭,此湛非真,即是想元,是佛所说颠倒精微细想心,怎可说第八阿赖耶识即是不生不灭常住真心!】

分段辨正如下:

第一段 法莲法师云:【《占察善恶业报经》云:『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不变不异,无增无减。以一切众生心、一切声闻辟支佛心、一切菩萨心、一切诸佛心,皆同不生不灭,无染寂静,真如相故。』

又云:『所谓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常空,实不生灭故。如是一切法实不生灭者,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寂静一味,名为真如、第一义谛、自性清净心。彼自性清净『心』(编案:法莲师原书漏掉心字),湛然圆满,以无分别相故。无分别相者,于一切处,无所不在;无所不在者,以能依持建立一切法故。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业。』】

辨正: 地藏菩萨于《占察善恶业报经》中所说之『一实境界』,是立如来藏心、真如心为名,以显第八阿赖耶识心体之清净性。如是经文与《大乘起信论》所说的如来藏心,同是偏显『如来』二字而说,即是指本来自性清净之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自身,不摄生灭流转门之七转识,并不是法莲师所妄想的:在阿赖耶识心体以外别有另一如来藏、真如。如前所述,马鸣菩萨于《大乘起信论》中,不以阿赖耶识为心体之名,乃是为阐述真妄和合之义,故以如来藏名作为阿赖耶识心体自身之名称,说之为不生灭法;而以阿赖耶识心体所流注之种子名为生灭法,如来藏——阿赖耶识自体——及种子流注和合运作,八识心王具足时,名为不生灭与生灭和合,如是和合运作,八识心王具足,才可称之为阿赖耶识,是名一心通八识。

而地藏菩萨为阐述真妄和合之义,亦有是说:《占察善恶业报经》地藏菩萨云:『当知一切诸法悉名为心,以义体不异,为心所摄故。又一切诸法从心所起,与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灭,同无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随心所缘,念念相续故,而得住持暂时为有。』

《占察善恶业报经》地藏菩萨又云:『心内相者,复有二种,云何为二?一者真,二者妄。所言真者,谓心体本相如如不异,清净圆满无障无碍微密难见,以遍一切处常恒不坏、建立生长一切法故。所言妄者,谓起念分别觉知缘虑忆想等事,虽复相续能生一切种种境界,而内虚伪无有真实不可见故。』同于《大乘起信论》所说无二。

如是而说心有真心与妄心之别,故又说明『一切诸法从心所起,与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灭,同无有住』的真妄和合之正理。七转识妄心乃是第八阿赖耶识心体所含种子之流注相,三界万法是由于第八识如来藏心体,及其种子流注和合运作所显之流注相,这就是地藏菩萨所说的心内相二法中之妄相。这些流注相虽是虚妄的,但是众生不明此理,如渴鹿追逐阳焰而妄执为『实有不坏之有主体法』。由七转识常与六尘相应故,因此而随著境界所转而受其系缚;在六尘境界中虽念念相续而心有所住,然实是客尘暂时为有的。如是所显示之三界万法虽然来自于七转识妄心之种子流注,然亦是第八识心体自心法种流注出来之后,并与阿赖耶识心体自身之运作互相和合方竟其功。是故论真论妄,都只是名言妄想分别,真妄亦只是假名安立尔。

事实上第八识心体于染净法种流注的同时,早已显示出『四所显示故,如是次第现』的清净真如体性,故地藏菩萨才会说:『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漏清净功德之业。』这就是地藏菩萨所说的心内相之真相,也就是真如相。是故,地藏菩萨才会说:『当知一切诸法悉名为心,以义体不异,为心所摄故。』也就是三界万法一切境界之相,但随真心阿赖耶识自身所缘,如镜现相和合而有,而内虚伪,无有真实。此亦与永明禅师《宗镜录》中真心不变、真心随缘之义理完全相同。但是法莲师您却不懂这些经文中的真义,被文字障所遮障,又信受恶知识误解经文后所说的邪知邪见,自己执言取义,又生慢心狂心,就产生了今天出书『否定正法还以为是护持正法』的破法行为。

如是经文与《楞伽经、解深密经、密严经》及《大乘起信论》诸论等皆是同义,皆说此第八阿赖耶识心体——如来藏——是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而离三界六尘之分别。而『阿赖耶识名如来藏』之义理,前已多所叙述,于此不再赘述。此第八识心体虽然因染污种子流注、随业受报而流转不停,以致堕于五蕴宅,为五蕴宅所拘,故难远离障碍,无法平等普遍的无所不至。然此生灭相是由于众生妄生思觉,于依他起相上起遍计所执而导致;若知其妄,则知心体本具圆成实性,本是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之体性,故能转依而渐次修除烦恼,究竟清净之后即能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十方究竟一相,无二无别。是故,一切众生、一切声闻辟支佛、一切菩萨、一切诸佛等之清净自性心,由于心体圆成实性所显之真如性相的缘故,同样都是不生不灭、无染寂静的,也就是经中所说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义。但法莲师却无法理解这个真理,于真心之外别求真心,成为心外求法的外道见者。

是故,三界万法并无自体性,都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所生所显,本是自心取自心而妄生思觉的。第八识心体藉种子流注而显示三界万法的同时,亦显示其不生不灭的真如性。真如譬如虚空:虚空能因大自然条件——如温度、湿度——等之改变而产生种种变化,如刮风、下雨、下雹、下雪等。虚空之体性本是如此,其能含藏温度、湿度并能如实反应其条件之变化而兴风、造雨。然就虚空之本身而说,它何曾变化过呢?而虚空它能含藏温度、湿度并能如实反应其条件之变化而兴风、造雨的体性又何曾改变过?这个本不生灭且从未改变过的体性称之为真,而其能含藏温度、湿度并兴风、造雨随缘应物而不动其心的体性则永不改变,称之为如,故名真如。真如亦如是,虽然出生七转识…等妄法,但是在种种妄法中却不改变其如如不动于六尘之体性,故名为如;自体常恒不坏之金刚性是真实有而非想像,亦有真实能生万法之体性,故名为真;合此真实自性与如如不动于六尘之清净性,故名真如。是故真如是第八阿赖耶识心体的真实性、所显性,而非是所生法,故无作用。

众生若能证悟阿赖耶识并转依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之真如性相境界,不再逐事迷理,则知『一切法毕竟无体,本来常空,实不生灭故。如是一切法实不生灭者,则无一切境界差别之相,寂静一味』之义理。且对于第一义谛之自性清净心,之所以名为真如的义理,亦将不生迷惘,不再犹如法莲师…等人一般堕于『唯立真如不变』之过失中。是故,此真如法性乃是第八识心体之真实性也,由是第八识心体之真实性所显,故亦将此心体方便称之为真如。窥基大师于《唯识述记》中亦如是说:『心性者真如也,真如无为非心之因,亦非种子能有果法如虚空等。』意谓:心之体性即是真如,真如无为并不是任何一心之因,真如亦不是种子——功能差别——所以不能产生事相果报上的种种法,体性犹如虚空等。由此述记之意可知,真如只是心体之性所显示出来的一种法相,无作用,不能出生任何一法,何况能出生『具有能生万法之阿赖耶识心体』?所以法莲师追随杨先生否定阿赖耶识心体,认同杨先生自创的佛法,主张另有一法能生阿赖耶识心体,而不知道阿赖耶识心体就是真如所依的理体,不知道真如依阿赖耶识心体而有,只是心体的自性所显;由是缘故,说法莲师与杨先生堕于未悟凡夫之妄生思觉中,成为退分之人,则其所说即非正法。

第八识心体本体恒常而离于能取所取,于其随缘应物之际却又如如不动,这就是阿赖耶识本具的真如体性,也就是阿赖耶识的唯是识体所显之真实法性,故此第八识心有时亦称为真如,依其体性别立其名故。奉劝您法莲师能尽速公开忏悔,自谦自重而贯通经义,勿再依文解义而对『真如』二字捕风捉影,堕于名言妄想之中。您外于第八识心体而另立想像中之真如为体,妄说无为不变的想像真如才是不生灭法,破斥能生万法的阿赖耶识心体为生灭法,即是永明禅师所斥之『唯立不变』之人,正是患有『真如妄想症候群』之人,正是大慧普觉禅师语录中所说的『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之人。

第二段 法莲法师云:【《成唯识论》云:『阿赖耶识为断为常?非断非常,以恒转故。恒,谓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界趣生施设本故,性坚持种令不失故。转,谓此识无始时来,念念生灭,前后变异,因灭果生,非常一故,可为转识熏成种故。恒言遮断,转表非常,犹如瀑流,因果法尔。如瀑流水,非断非常,相续长时,有所漂溺;此识亦尔,从无始来,生灭相续,非常非断,漂溺有情,令不出离。』

《楞严经》云:『又汝精明、湛不摇处,名恒常者,于身不出见闻觉知,若实精真,不容习妄,何因汝等曾于昔年睹一奇物,经历年岁,忆忘俱无,于后忽然复睹前异,记忆宛然,曾不遗失?则此精了湛不摇中,念念受熏,有何筹算?阿难当知,此湛非真,如急流水,望如恬静;流急不见,非是无流;若非想元,宁受想习?非汝六根,互用合开,此之妄想无时得灭;故汝现在见闻觉知、中串习几,则湛了内,罔象虚无,第五颠倒细微精想。』

前段《成唯识论》说阿赖耶识可为七转识熏习成种,是世间流转趣生体,但其自体念念生灭,实非不生不灭。此段《楞严经》谈识蕴中第八阿赖耶识亦是念念受熏,犹如急流水,看似平静不动摇,实则流转急速,刹那生灭,此湛非真,即是想元,是佛所说颠倒精微细想心,怎可说第八阿赖耶识即是不生不灭常住真心!】

辨正如下:请问法莲师:『于何经论中有说「阿赖耶识其自体是念念生灭」的?』请您举证。若不能举证,而作此说,即是不负责任的妄说,亦是故意破坏正法之说,岂不怕招来众人之指责?请您切莫望文生义,捕风捉影,硬生生的将阿赖耶识所含藏之念念生灭的七转识种子的生灭,说成是阿赖耶识自体念念生灭,这移花接木、栽赃枉屈的不诚实行为,不是出家身分的您所应该作的事情,出家人是人天所应供养的人天师范故,怎可故意妄说经法?怎可自己妄想乱说?诸经论皆未如是说,您自生谬解而作此说,是名栽诬经论,是名谤法。

所谓的『阿赖耶识可为七转识熏习成种,是世间流转趣生体』,真正意思是说,阿赖耶识藉所藏无明业种及父母四大为缘,而能生五根六识及末那等七转识,而七转识于世间运为之际复造业种,令阿赖耶识受熏执种,如是周而复始,轮回前后劫无量生死;因为这些业种都执藏在阿赖耶识心体中,导致来世再继续生死流转,所以说阿赖耶识心体是世间众生流转五趣的主体;若无阿赖耶识心体,则不可能有业种执藏,亦不可能有来世的五根色身与意根,如何可能再有来世的流转生死?所以说阿赖耶识心体是五趣众生流转生死的主体。

然而,阿赖耶识由于七转识染污种之流注而流转三界六趣,但其自体实是离三界见闻觉知,故不会、不贪、不厌苦乐六尘,本性清净而永远不生不灭的,是种子念念生灭而非自体念念生灭,故非法莲师所说的『阿赖耶识其自体是念念生灭』;因为如果阿赖耶识心体也是念念生灭的法,那祂就不可能是执藏业种无明种的心体;因为心体如果有时会间断的话,所执持的业种也就会跟著消失了,也不可能会有种子的念念生灭,也就不可能再受生流转了;那么不必修行,就会有众生量渐减的现象,就违背 佛在《不增不减经》中所说众生量永远不增减的说法了。然而业种却始终不曾消失,一直执持在阿赖耶识心体中,不曾无因消失。于阿赖耶识本体永无生灭之中,却含藏八识心种及诸有漏无漏法种而不断流注生灭,依前七识之六尘分别及欣厌,于三界中造业及受报,故无众生渐减的现象,是故 佛说众生界不增不减。以此缘故而有万法之法相生灭,是名真妄和合之义。是故,此阿赖耶识虽然与七转识见分和合运作而无间断,然其本体却是自性清净涅槃。所以法莲师所说阿赖耶识心体念念生灭的说法,是既违教证也悖真理的妄想邪见。

是故,《成唯识论》所说之意旨,即是阿赖耶识是真如所依之心体,故说『真如亦是识之实性』;又因阿赖耶识体恒常住,故说其性『恒而不审』。由其体恒常住,故能无始劫来坚固持种、一类相续而常无间断,故谓之『恒』,故说为非断,法莲师所举的成论文句中,已经明说『非断、非常』故,绝非法莲师所妄说的念念生灭、会断灭的法,故名恒而非断;只有祂所出生的七转识及无明种、业种才是念念生灭的,法莲师不可将七转识…等体性故意套在阿赖耶识心体上面来说,这是栽赃诬蔑的不诚实语。由其离见闻觉知,不与苦乐忧喜四受相应,唯与舍受相应,故谓『不审』。然因其不同于无余涅槃境界中之第八识心体,仍有世间法中之种子流注不断,故有七转识常在三界中运作不断,故说为『转』,由尚有运转之故,说为非常;若入无余涅槃中常住,则『转』字体性随之而灭,即不可再说为非常。而阿赖耶识心体自无始劫以来常住三界不坏不断,故名非断;将来入无余涅槃时亦是常住无余涅槃境界中而不断坏,故名非断。因为尚有种子念念流注生灭而出生七转识,所以名为非常,这是说七转识念念非常,不是指阿赖耶识心体念念生灭非常,法莲师因为文字障的缘故,所以执言取义,所以依语不依义,严重误会佛法正义。

『转』者亦谓阿赖耶识非是心想之法,有其性用常时运作不断,非是唯名无实之法,亦非犹如虚空虚无之常而成无用之唯名法相。再者,『恒』者正显示出一切众生皆具佛心——阿赖耶识心体,同是体恒常住的真如心体,无二无别。『转』者则显示出众生与 佛仍是有差别,犹待修断二障种子随眠,转成佛智;众生虽因阿赖耶识受染污种之熏习而不断运『转』,故流转生死;却也因阿赖耶识能修断染污种子而不断运『转』,故能趣向解脱及成佛;由此无始劫以来不间断的『转』,也可以证实阿赖耶识心体是常住而不间断的,不是法莲师所说的念念生灭的心。法莲师误解此中正理,而说阿赖耶识自体念念生灭,欲将阿赖耶识心体舍弃,另觅想像中的他体立为真心,此正是头上安头、心外求法,是愚痴之举。

如《成唯识论》卷三 玄奘菩萨云:《此识无始『恒、转』如流,乃至何位当究竟舍?阿罗汉位方究竟舍。 谓诸圣者断烦恼障究竟尽时,名阿罗汉,尔时此识烦恼粗重永远离故,说之为舍。……然阿罗汉断此识中烦恼粗重究竟尽故,不复执藏阿赖耶识为自内我,由斯永失阿赖耶名,说之为舍,非舍一切第八识体。》

《成唯识论》卷三又云:《然第八识,虽诸有情皆悉成就,而随义别立种种名,谓或名心,……或名所知依,能与染净所知诸法为依止故。或名种子识,能遍任持世、出世间诸种子故;此等诸名,通一切位。或名阿赖耶,摄藏一切杂染品法,令不失故;我见爱等执藏,以为自内我故,此名唯在异生、有学,非无学位、不退菩萨有杂染法执藏义故。或名异熟识,能引生死善不善业异熟果故,此名唯在异生、二乘、诸菩萨位,非如来地犹有异熟无记法故。或名无垢识,最极清净诸无漏法所依止故,此名唯在如来地有;菩萨二乘及异生位,持有漏种可受熏习,未得善净第八识故。如契经说:『如来无垢识,是净无漏界;解脱一切障,圆镜智相应。』阿赖耶『名』,过失重故,最初舍故,此中偏说。》

由此《成唯识论》之宣示,即可了知阿赖耶识心体即是未来佛地之真如心体。唯因净除阿赖耶识之执藏分段生死之种子,已经转舍阿赖耶性,故改其名为异熟识,名为已灭、已舍阿赖耶识者,然实则为舍阿赖耶名,而非舍阿赖耶识心体;复因净除异熟识中之异熟性故,导致所含藏之种子不再变易故,改名佛地真如、无垢识,说此时之佛地真如与大圆镜智相应而现行。然说前七识与第八识阿赖耶非一亦非异,前七识皆由阿赖耶识中出生现行故,一切有情之七识心王皆各自与其自己之第八识阿赖耶心体有互相隶属之关系故,七识心王本属阿赖耶识所执藏之种种法性中之部份法性故,本属阿赖耶识心体所摄藏之法性故。由此可知,阿赖耶识心体即是未来佛地之真如心体,不可外于阿赖耶识而别有真如心体可得也!因为论中明说『无垢识名永无舍时』故,佛地无垢识心体即是因地时的阿赖耶识心体故;法莲师怎可唯取阿赖耶识心体『转』字所显种子流注之非常一义,或唯取『阿赖耶识性可以转灭』之文字表相,用以否定阿赖耶识心体之『一类相续非断』之论句?如是将论中所说『非断亦非常』之论意分割为二,非唯断章取义,更进而断句、断字取义,而唯取其非常、唯取其文字表相意旨,而谤阿赖耶识心体为生灭法者,则成否定正法之谤法地狱业。

复次,由转之一字之真实义,也可以证实阿赖耶识心体常住不灭,而非念念生灭;由转之一字,也可以证实有一常住本体出生念念生灭之法,而证实阿赖耶识心体是常住不灭法;因为既有能转者,必定有被转生者,当知被转生者即是念念生灭之七转识;若念念生灭之法即是七转识者,当知念念生灭之法绝非阿赖耶识心体自身;否则即有两个念念生灭之法的过失。若能生七转识的阿赖耶识也是念念生灭的心,则不可能出生念念生灭的七转识;必定是常住不灭的心体,才能出生念念生灭的七转识,所以由转之一字,也可以证明阿赖耶识不是念念生灭的心,法莲师怎可妄谤为生灭法?由上可知,法莲师由于断章取义、断句取义、断字取义故,而堕于文字表相之虚妄想,故将阿赖耶识所含藏之念念生灭的七转识种子,说成是阿赖耶识自体念念生灭。如是捕风捉影而望文生义、依文解义,无怪乎会将《楞严经》中 佛所开示之义理,完全曲解误会。

您说:『《楞严经》中曾说识蕴中第八阿赖耶识亦是念念受熏』而指称阿赖耶识为识蕴所摄,今请问您:『《楞严经》中何处曾说阿赖耶识是识蕴所摄?』又有何处曾说『阿赖耶识心体即是想元?即是颠倒精微细想心?』请您举证之!除非再度由文字障所障而胡乱举证,而如您书中所作不负责任的胡乱引证,否则您仍然无法举证也!若是因文字障而再胡乱举证,吾台南共修处法义组仍将出书回应而依正理破斥之。而您所谓的『念念受熏』意指为何?其中的真义,又岂是倒见如您者所能略说一二!

《楞严经》中 佛所说的『妙明真精』就是第八阿赖耶识心体——如来藏,而习妄之心就是见闻觉知之七转识灵知心,因为楞伽经中已经明说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心体故。楞严所说的『犹如急流水,看似平静不动摇』,不是您所说的阿赖耶识,而是五阴中的想阴与行阴,不可如此移花接木、乱讲一通;而五阴都是阿赖耶识心体所出生的法,念念生灭,如急流水。想阴与行阴即使不起语言文字的妄念时,望似平静,其实仍然是念念生灭的,所以您所举证的楞严的经文,说的是想阴与行阴,不是说阿赖耶识心体,您怎可套到阿赖耶识的头上来说?如此不负责任的移花接木误导众生,因果极大,请您不要如此胡作非为。

三界六道的一切有情众生,之所以会在世间生生世世头出头没,不停的生死,就是因为有七转识的念念生灭而产生的。如是七转识妄自计度五阴十八界、六入、十二处之法为真,故不明实相。由是不明实相,故于依他起上起诸遍计所执而习染为业,熏习七转识染污种子于阿赖耶识心体中;复因染种起诸业用,循业而见三界诸法,依幻起幻,如是熏习而辗转不停,是故成就『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之无明业行。如是业行念念牵流不断,看似相续,实则刹那刹那念念生灭不住,即是想阴与行阴的体性,不是阿赖耶识心体的自性。由此楞严所说『阿赖耶识念念受熏』一句,也已经证明阿赖耶识心体『恒而不审』的自性了;如果不是恒而不审的体性,阿赖耶识如何能受熏持种?会间断、会断灭的心体,如何能受熏持种而令种子不失不坏?请您法莲师说说看! 所以,由受薰持种一句,就可以证实阿赖耶识心体不是念念生灭的法性,而是说七转识念念生灭,所以以这种念念生灭的有为法性而熏习世间善染诸法,熏习之后则由不曾念念生灭的阿赖耶识心体受熏持种,持至未来无量世之后,如果没有遇缘现行,种子始终都会永远存在。所以由受熏持种一句经文,就可以证实阿赖耶识心体常住不坏,所以玄奘菩萨才会说『阿赖耶识「恒」而不审』。难道法莲师您的证量比三地的玄奘菩萨还高?可以别创佛法?可以否定玄奘菩萨的说法?这不是故谤圣僧吗?因为您这种说法,已经是表明说:『玄奘菩萨说阿赖耶识恒而不审的说法错误,他还没有开悟。』

由于能受薰持种的缘故,所以阿赖耶识心体必定是恒而且是不审的,非唯玄奘菩萨如此说, 佛亦如此说,《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四》 佛云:『意识、五识俱相应生,刹那时不住,名为刹那。大慧!刹那者名识藏,如来藏意俱,生识习气刹那。无漏习气非刹那,非凡愚所觉。』

如是明说如来藏阿赖耶识与意根末那识和合运作,故而意识、五识俱相应生,名为刹那生灭之法,因为有七识心的种子流注不断故。由是刹那刹那之念念受熏而生七转识习气,是故念念受熏者乃如来藏阿赖耶识所含藏之七转识染污种子,不是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自身的体性受熏,法莲师对此不可误会而作乱语。而如来藏阿赖耶识只是集藏其念念受熏之种子,虽因种子受熏而有时说其为所熏,然就阿赖耶识心体真精妙明本体而言,何有所熏可言?是故,虽然如来藏阿赖耶识与意根末那识和合运作,念念受熏而生七转识习气,但其自体之无漏法种,其自性是唯妙觉明、圆照法界,非是如七转识刹那刹那生灭、念念受熏而成的。众生由于不知七转识念念熏习之理,故为毛轮幻影所惑,视毛轮所成之火圈为真实;也不知空中花、水中月之虚幻不实,故堕妄想思觉而生诸戏论。因此不知『说生灭是戏论,说不生不灭也是戏论』的道理;不知『说无常空是戏论,说真常有也是戏论』的道理;一切戏论但是尘劳发相,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唯有离于言说相之执著,而依于如来藏阿赖耶识之妙真如性,于七转识上知幻离幻,远离遍计所执虚妄想,令七转识狂乱之心止于不实妄想执著,则狂性自歇,狂性若能究竟歇尽,则佛地菩提智慧即显。

《楞严经卷二》 佛云:『阿难!汝犹未明一切浮尘诸幻化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幻妄称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如是乃至五阴六入,从十二处至十八界,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殊不能知生灭去来,本如来藏常住妙明不动周圆妙真如性,性真常中求于去来,迷悟死生了无所得。』

《楞严经卷三》 佛云:『汝应观此六处识心,为同为异、为空为有?为非同异、为非空有?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识明知觉明真识,妙觉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虚宁有方所?循业发现。世间无知,惑为因缘及自然性,皆是识心分别计度,但有言说都无实义。』

由上可知,如是如来藏妙觉明体一向是寂而常照,灵明觉了的,是故妙觉湛然遍周法界,含吐十虚无有方所。然而,此妙觉明体之六尘以外的灵觉性,与七转识心见闻觉知之妄觉性,却是迥然不同的,以其远离三界六尘故,以其不会五阴、六入、十二处及十八界、一切法之法相故。此心之了知性,是六尘以外之了知性,与了了常知之有念灵知心或一念不生之明觉心、灵知心、寂照心之了知性完全不同。故 佛为免众生堕于一念不生之离念灵知心,妄执定境法尘之意识境界为真心,于《楞严经》开宗明义作此开示:

《楞严经卷一》 佛云:『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而法莲师所引的这一段经文,是出自《楞严经卷十》,这是 佛从卷一说开悟明心的慧学之理,一直到卷十说完楞严大定的事修次第后,为免众生以定为禅,为免众生落入澄澄湛湛的定境法尘,为免众生错执『一念不生却又能觉能观的离念灵知心就是真心』,再次谆谆教诲,作此总结。此中何者譬为真精?何者譬为颠倒精微细想心?何者譬为精明湛不摇处?法莲师由于如前所说之文字障而堕于文字表相,而起不如理作意之妄想,故完全误解佛意。

当知这里所说的精明湛不摇处, 佛说是『汝等众生妄执的精明湛不摇处,而自认为是恒常之心』,其实不是真精明湛不摇处,非是真常。众生所妄执的这个心就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了常知的意识心。此心不论住于定外、定中,皆是意识心;设能住于非想非非想定中,犹是意识,非真实心。此心不离前五识,或与其一并起,或与其二并起,乃至或与其五并起,多少不定,然必不能离于五识而单独起,亦不能离于五根而起。唯有在梦中及二禅以上之根本定中,方能离前五识而单独现起。此心虽然能以修定之法修至一念不生,然此一念不生时之灵明觉了、了了常知的意识心,仍是见闻觉知之七转识心,故 佛说此心『于身不出见闻觉知』,非是真精妙明,故云『此湛非真』。法莲师对此经文中之 佛意不能如实理解,作此诽谤如来藏妙法之破法行为,殊堪浩叹!因为 佛说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故,所举楞严中之佛语是说想阴行阴之境界相故,不是在说阿赖耶识之境界相故。

由于同生基——行阴——之无明业行念念迁流不断,看似相续,实则刹那刹那念念生灭不住。由是之故,令意识心依于业习而取违顺之境,成就贪、瞋、痴等身、口、意、行阴,造诸善业、恶业或无记业,故而念念受熏,成就七转识净染法种。如是念念受熏的业引之流, 佛说是『流急不见,非是无流』。是故,犹如水面看似『精湛不摇、不见流急』的灵明觉了、了了常知之意识心,与『非是无流』之同生基——行阴,因七转识无明业行迁流不断,故成净染法种受熏之原由。如是之心同摄于名色之『名』中,同摄于五蕴之『识蕴』中,是虚妄熏习之心,不是能生『名』之阿赖耶识,因为识蕴摄在名中故,所生之识蕴不应含摄能生识蕴之阿赖耶识故,否则即有『识蕴出生识蕴』之严重过失故。但是法莲师对此竟然全无所知,不知警觉,故造下严重破法的大恶业;谤方广正法之人,则成严重破戒之人,显然已经失去出家戒与菩萨戒之戒体,以前所修证之果位,纵使具足三贤十地之果报,也将永远失去,必堕地狱。因为妄谤正法而误以为是护法的人,已经成为地狱种性,已经失去所有戒体,所以本质已经不是出家僧宝之身了,只是身穿僧衣的俗人、凡夫。

此一念不生之离念灵知心,其实也是念念生灭的,只是众生妄习所熏而从阿赖耶识心体中出生的妄想心,皆不离意识之依他起性及末那识之遍计执性,因而出生种种颠倒妄想,故 佛说此心是『第五颠倒细微精想』,识阴所摄。既然 佛已说此颠倒精微细想是识阴所摄,而识阴是由阿赖耶识所生所摄,如果像法莲师所说『阿赖耶识亦是识阴所摄』,则将变成『识阴能出生识阴』,请问法莲师:『识阴如何可能会出生识阴?』果真识阴能出生识阴, 佛应该改口说:『识阴不是由阿赖耶识出生,不是由色阴五根配合阿赖耶识而出生。』则四阿含一切经典皆应改写, 世尊也应该重新再来人间重说四阿含,这就意谓著两千五百年的 释迦世尊还没有成佛,所以说错佛法了;这样就成为谤 佛之大恶业。请问法莲师:『识阴能出生识阴吗?能出生识阴的阿赖耶识可以归类在识阴中吗?』

由此可知,楞严所说水面精湛不摇,水中急流涌现等理,都是指明众生妄想所见,不知本是水之实性之一,不知唯见全水方是真精。是故,说精湛不摇,说急流涌现,都是循业所见,但有名言而无实义。唯于所谓的精湛不摇处,所谓的急流涌现处,如实而见水之实性而不为动静之相所惑,如是全水之性方是真精如来藏,以其函盖湛性、流性、坚性、软性、濡性等全水之性,如实而显其性故。如今法莲师等人虽然引用经文,安立『真精』一名,却于实义无所了知,而堕名言虚妄想之所执者如法莲师等,仍是不离意识之依他起性及末那识之遍计执性,由其堕于名言所执而起颠倒妄想,远离实义之故。

由法莲师书中所言,可以看见一个事实:法莲师先是将阿赖耶识所含藏之念念生灭的七转识种子,颠倒说成是阿赖耶识自体念念生灭;如是混为一谈,故栽诬 佛『曾于《楞严经》中说阿赖耶识是识蕴』。法莲师完全不解 佛说『此五阴元重叠生起,生因识有,灭从色除。』之正理,不能理解经文中所说之意:『五阴都是因阿赖耶识而有,想要灭却五阴而得解脱,却须先从色法的执著上开始灭除』的道理。故法莲师虽因恩师 平实居士之助而悟得阿赖耶识,却因不是正科班出身,未经过禅净班之正修、建立正知见;事后又未曾深入观行,未曾发起深妙般若智慧;最后再因恶知识之误导而产生不如理作意之虚妄想,因此而退转于阿赖耶识本来无生之忍,今已不得大乘无生忍。如是真妄不明、理事不分,妄自否定根本正法的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走入邪见之中,云何能遵照 佛所说的『乘悟并销』的正理而见正道?更遑论『因次第尽』的正修行过程了。(p214~237)


回首页·目录页·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