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集 以不二法门中道智慧观如来(一)

正墩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来说明“以不二法门中道智慧观如来”;观如来是“观于寂灭,亦不永灭;”(《维摩诘所说经》卷3)世间的法,没有真正究竟的寂灭,任何修定的方法—初禅到四禅乃至四空定—意识心境界已经非常细微、已灭去前五识,但只能说是程度上深浅差别的世间渐次寂灭,属于有生灭戏论的有为法。真正的寂灭是涅槃性,无为法的如来藏才是真正的寂灭;这个离开世间一切法的寂灭法如来藏,却是不生不灭的法——从来不曾灭,将来也永不灭;一切染净的万法都由如来藏所出生,是真正真实存在的法。

  尚未舍报入无余涅槃的阿罗汉,所能证得最寂灭的境界是灭尽定,在灭尽定当中灭去了意识,已经没有六识的存在,但仍然还有意根的存在,仍不能说是究竟寂灭。若要再进一步的寂灭,那就是进入无余涅槃当中,因为声闻涅槃的主要内涵就是断我见、我所执、我执,最后断尽五阴,不受后有;虽然说无余涅槃中一切的苦都灭尽,连意根都不存在,更不可能有六识、也没有六尘,并且会形成苦的因—烦恼障、见惑与思惑—都不会现行,只剩下如来藏寂灭的心体独存,当然是究竟寂灭。但从证悟菩萨的智慧来看,无余涅槃之中,同样是如来藏的心体—因断尽一念无明,已无生死烦恼的现行—将阿赖耶识改称作异熟识;然而阿罗汉的异熟识之中仍有烦恼障的习气种子存在、仍然有自心流注的现象继续存在,虽然已无三界分段生死,但尚有变异生死,所以不是最究竟的寂灭。

  然而对于回心大乘的菩萨,才有机会经历三大阿僧祇劫、五十二阶位的菩萨修行,终能圆成佛道;此时如来的如来藏称作无垢识——已经没有自心流注,不但没有分段生死、也没有变异生死,因此如来的境界才是最究竟的寂灭。只有佛法三乘菩提的觉悟才能够证得涅槃寂灭,解脱于世间法;而诸佛菩萨的境界已经证得了四种涅槃,才是究竟的寂灭。虽然究竟寂灭,但一切如来却不会永远住在无余涅槃中;因为如来在菩萨因地时发十无尽愿——大悲愿以不断的应身、化身示现在三界中度一切有缘众生,永不入无余涅槃。因此,就如同本经先前〈菩萨行品〉中 如来开示菩萨的:“不尽有为、不住无为,尽无尽解脱法门”,以深利智慧、广大悲愿的菩萨精神,到了如来究竟寂灭境界更是永不入灭;一切佛子应当这样来观佛。

  还要观如来是“不此不彼,不以此不以彼;”在实相法界中,一切法都不存在,不但没有被分别的六尘境界、也没有有情的五阴身心的存在,更没有能分别六尘境界的六识;因此便没有各个有情五阴身心的人我的差别,没有彼此可言;会有所谓的此与彼的存在与差别,这是由于有情的五阴身心的存在,对六尘来作了别。而我们来看法身佛、自心如来的境界,无论是五阴也好、六尘也罢,六识、六根也好;无论是物质的色法,或者精神法的心法、心所有法,这一切法在法身实相境界中却是不存在的。因此真实法界中没有“此与彼”而究竟圆满成佛,也更因早已转依这个法界实相,自然也不会对众生作彼此的分别。虽然法身如来藏心不对境界起分别,不会生起彼此相对的分别,但会在缘熟时,流注自己与境界相应的种子、或遇见其他有情,因为双方如来藏的种子互相招感,相应种子便会流注出来;但相应的种子流注出来后,双方的自心如来本身却不在自、他的六尘境界上作彼此的分别;就好像镜子一般,镜子能反射映照一切的影像,但镜子本身却不对这些影像作分别。会对这些影像作分别的,会因分别而有彼此的差别,那是有情的意识心,所以如来说:“如来法身,无有彼此”,禅师则说:“如明镜当台、明珠在掌,胡来胡现、汉来汉现”。意思是说,若是来了个胡人,明镜就映现胡人的影像,若来了个汉人,明镜就映现汉人的影像,而镜子本身却是不分别这究竟是胡人还是汉人?而是由领受影像的意识觉知心去作分别。自心如来正是这样,所以没有所谓的此、彼,然而这个空性的自心如来,虽然没有此彼,但却又不断地运作。因为这个我们又称作空、不空的如来藏真实心,有真实的功德,是出生世间一切万法的法界实相,所以并不是空无断灭之法、也不是施设之法。自己的自心如来运作、与别人的自心如来相应,所流注出来种子是由两个人的五阴去相应,自心如来从来不作任何的了别,所以说:“不以此、不以彼”;自心如来也不去分别这两个人的相应:“是我流注出来的种子”;菩萨虽与众生有缘,仍不分彼此,不眷恋世间法。因此菩萨向来都是以悲愿广度无量众生、摄受佛土,过去世的眷属肯定是无量的;而菩萨救护无量的有缘眷属于佛法道业的增长,一定不会毁坏世间法,更不许有违背世间伦理的事情。

  还要观如来是“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不可以智知”可以分成三个面向来说。首先,自心如来的种种法―也就是大乘般若的第一义谛了义法―可不能当作世间的学问来研究;以佛学学术研究的方法,想要用世间法的智慧来了知这个须要实证的义学、想要以研究就能够获得佛法修证的功德,这是不正确的。其次,要亲证真实的佛法,这个不属于世间法的法界实相的自心如来,不属于十八界任何一法,当然也不能以世间法的识阴意识的体性来认知与推测自心如来。最后,我们必须理解一个道理:一切佛法觉悟的根本,是源自于自心如来本身的本觉,但这个本觉却非世间的任何一法的知觉与认识了别,因此也不能用自心如来本有的本觉来证知自心如来。

  许多人的想法是将自己的觉知心离念灵知而了知了自己确实也不起妄想,这样便是佛法的智慧,但这是误解了佛法的开悟,这不是佛法的本觉智。佛法中最重要的觉悟―大乘佛菩提是一切佛法修证的根本,就是菩萨亲证人人身上皆有的本觉自心如来―第八识如来藏。因此所发起实相般若的智慧,称作本觉智,又说是根本无分别智。为什么说是本觉?这是因为自心如来,不是出生之后才有的,而是本来一直存在的能觉照的心体;并且这个自心如来的本觉,是离六尘上的分别,而本觉的“觉”却能够具足了知有情本身心中所想。

  亲证了本觉智,就是始觉位的菩萨,就是真正开悟菩萨圣者。自古以来误解佛法的开悟,堕在两个层次的过失;首先是误会了无分别智的真实意涵,把称作无分别心的真心错以为是三界法当中一个完全无觉知的法;对于开悟的第二个层次的误解,是妄想把虚妄分别的妄觉之心修成没有分别的真心。若无分别的真心,果真是全无觉知的法,那这个真心岂不和石头木块没有差别了吗?那如何能叫作心呢?或者将这无分别心错以为是虚空,以为这样总是没有分别了吧!但虚空无法—佛法说虚空是色边色,以色法的边际施设的法—非真实法,更何况能说是心,而且还能说它是真实心吗?既然是心就一定有心的功能,如来藏既然是心,就一定有觉知性、了别性,而了别就是识,只是第八识的本觉的了别性、觉知性不在六尘上作分别,不属于识阴六识生灭性的妄知与妄觉,所以说祂是无分别心,在般若经中说是非心心、无心相心。

  所以真心的本觉不是妄觉,而是真觉,是有其他的了别性,有情在想什么,自己的本觉都知道。证得了本觉,就有实相般若智慧生起,有了般若总相智就是获得了本觉智;这样菩萨修行,才能够转入内门深入佛法修习;但不是用第八识自己的本觉去了知实相、了知诸佛如来的境界,因为本觉都不在六尘中的法作分别,而修学佛法却一定在六尘中修学——当然是由意识来修学,不是由第八识所有的本觉—三界六尘外的了别慧—来修学。所以才会说诸佛如来的境界不能用本觉的智慧来了知,而是要用意识心的别境心所法来修行,最后到达佛地仍然是由意识来了知佛地境界。

  因此说诸佛如来是“不以智知”,又说观如来是“不可以识识”。这里第一个识说的是识阴,而第二个识说的是了别,这里说明的道理是:佛地的境界是不可以用识阴的境界来认知,因为佛地的境界不是识阴的境界,是超过识阴的境界。佛地当然仍然有识蕴六识,但那时的六识已经不叫作识阴,而只能称为识蕴,因为佛地的六识是没有任何遮盖,一切无明究竟断尽,因此不能说是有阴盖的,所以不能以识阴的境界,拿来当作理解、判断佛地境界及自心如来的境界,所以才说“观如来”是不可以识而识的。对佛法没有真正的亲证而落入自己想象的人,往往对这句经文“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会解释成:“因为如来的境界太殊胜了,无法用凡夫的智慧来了知,也无法用意识的思惟了解。” 这样的说法就如同某些人的主张“涅槃是不可知、不可证的,佛也是不可知、不可证的。”如果佛法的修证不能以智知、也不能以识识,凡夫众生再怎么努力修行,还是不能知、不能识;如果真是这样,那么修学佛法到底有什么用呢?那么 佛陀来降生人间传法不是也不能让众生得度。

  还要观如来是“无晦无明、无名无相,”因为诸佛的境界没有暗晦、也没有光明,没有受想行识、也没有种种法相。有形物质色法的明暗,是由于色法的六尘有质碍通塞差别所造成,而心识所认知及觉知的光明与晦暗也是识阴对尘境的了别;这些都不离世间有为法——生灭无常、非常住法。无论是自心如来的自性清净涅槃境界、或者是诸佛如来圆满佛地的境界,都不落入明暗无常的境界。未值遇佛法之前,无明晦暗的众生于菩提不曾觉悟、无所了知,所以从无量久劫以来,住在生死的漫漫长夜之中,不知苦的本际、不得出离;而诸佛的境界已经究竟圆满-四智圆明、离两种生死、究竟解脱-没有这种黑暗可说,然而诸佛的境界却也没有光明可说,因为诸佛离取、舍二边,也离明、暗两边,所以不能说诸佛如来有暗夜及光明两边。其实光明只在因地才说,诸佛如来的佛地境界二障究竟断尽,转依究竟涅槃境界时没有晦与明可说,因为不依五阴的境界作为依止,所以说观诸佛是无晦、无明。

  观如来还要能观如来无名无相,“名”是相对于“色”而说名,名所指的是非色法,五蕴当中色法是色蕴,受、想、行、识则说是名所摄的四种无色蕴,名的相也就是受、想、行、识存在时,不同的法相。相的意思,龙树菩萨说:“易知故名相,如水异火,以相故知”,物质的色法能够明显所见到其色相,不同色法之间的差异很容易在色法的形相上被理解分别;但因受、想、行、识,四非色蕴的法不是物质法,没有物质色法的形色,只能用名称来表明它们各自的不同,所以称为名。名运作的种种心行所显示出来的心的法相就是名相,落入了名相当中,于是就有在世间法五蕴上种种的分别。但是自心如来没有五蕴,而诸佛不依受想行识、以及其显现的法相境界作为佛地境界,诸佛的境界不依世间法的种种分别为真实,因此说无名也无相。

  还要观如来是“无强无弱、非净非秽,”所有的众生身中的法身、法身佛、自心如来,没有强弱、没有垢净可言,只有自心如来流注种子;而在五阴上显现出来时才会有强弱与净秽可言。有情的五阴身心是有情造作业所承受的异熟果的正报,既然在无量的过去分段生死中造作了善、恶、染、净业,有情的五阴身心在寿命、色、安乐、力、辩才等等的异熟果报的显现,便有强弱、净秽的差别。而因智慧与烦恼的差别也影响身口意行的清净、或者染污造作的差别,强弱、净秽的差别,都是五阴身心上的显现。六道众生乃至十法界,所有的有情自心如来都没有强弱与净秽的差别,因为永远都是真如法性,从来都不曾变异-绝无差异-永远都是离净秽两边。我们看待如来也应当这样看待——无强无弱、非净非秽。

  还要观如来是“不在方不离方,”自心如来如来藏到底有没有所在,如来藏不是色法,无形无色,是没有方所的,怎么能说祂在方呢?但另外一方面来看,如来藏和有情五阴身心同在一起,有些人就会这样想,我现在正处在娑婆,所以我的如来藏应该说是也在娑婆,由这样看来,如来藏又好像在方、不离方。但若更深入地思惟观察,当念佛人在娑婆世界发愿往生西方世界用功念阿弥陀佛时,他的如来藏会在极乐世界的七宝池中变生一朵莲花,作为你将来往生的依托,如来藏虽与你现在的五阴身心同时同处,却又一直是与那朵莲花相应,那究竟如来藏应当说是在哪里?是在这里,还是在他方世界?既然如来藏不在方,那是否应当就是离方了呢?如果如来藏是离方的话,为什么想要亲证这个法身时离了方所就找不到了。六祖说:“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然而当你找到了自心如来的自性净土,能现前观察,这时便明白:不能够说祂是有方所的,因为祂无形无色,无形无色的法如虚空一般,如何能够说祂有方所呢?只有物质的法才能有方所可说,才能说它在哪里;六识虽然也是没有物质色法的形相,因为随著能了别六尘境界的方所而有转易,有住有出。自心如来不在六尘上了别,因此说如来是不在方;反观自心如来在不离方的情况之下,却又有真实性,而出生祂在三界中依托的五色根、也出生了六尘境界;既然物质的色法都是由如来藏自心如来所出生,有形有相的物质色法是有方所的,所以你又不能够说:自心如来是离方的,所以应当如此观如来“不在方、不离方”。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以不二法门中道智慧观如来”的说明就到这里。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