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集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上)

章正钧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和大家谈谈:“娑婆众生,生从何来,死往何去呢?”这其实是一个很严肃而且也很深妙的问题。真正的学佛人都很想知道这个答案,而一般人只能见到表相上的生死,却不知道生死之法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所以才会有“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之问。

  先来说说一般人所知道的生死之法,不知道现在的中小学里面,还有没有健康教育这一门课?我们从小受教育的时候,就在课程之中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教导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父母所生的,是妈妈怀胎十个月左右后出生的;甚至于还说明,从怀孕一直到出胎的种种过程。因为这个缘故,世间法就有了父母、子女、亲属关系的施设,这当然就再正常不过。

  人们又进一步定义“生”,法律之中也有出生的定义,它界定得很清楚,都说是从出胎开始才称为出生;有了一张出生证明之后,才开始有权利与义务。所以本来没有某甲,一旦哌哌坠地之后,不管称为弄璋或者是弄瓦之喜,就说有生了。然而世间法的这种定义,只是一个方便的界定;因为显而易见的,某甲若是还在胎中,到底算不算生?若是算的话,明明他是没有世间所谓的生日,户口名簿上也没有他,他还算不得是某甲;但是若不算的话,明明就已经有某甲了,只是暂时没有某甲的名字而已。再者,世间法其实有著很多很多矛盾之处,也是可以在此见其一斑的。譬如说:明明每一个人出生都是不快乐的,因为是既冷又痛,所以都大哭一场;可是偏偏世间法都要说生日快乐,所以还真的是具足无明。一般人之生,从何而来?从无明、业等而来。

  先来说无明,有的人说:无明就是没有智慧,这当然也算是一种说法;然而在此处偏向说是因为种种不如理的作意,因而造作了种种的身口意行,造作了以后,就产生相对趣向的ㄧ个势力,而说有了业或者是说产生了业力;所以这里的无明,主要就在说“一念无明”。还有一种无明叫作“无始无明”,但是无始无明的破除与否,是不影响生死轮回的出离的。阿罗汉虽然未断无始无明,但已经可以因为断除一念无明,把其中的见惑、思惑都断除了,而称为断了分段生死,是已经有资格取证无余涅槃。这一个题目只谈到分段生死的生死,所以就不再说无始无明的意涵,因为那一个部分,又谈到更深的变易生死。可是这样子说了以后,一定是还会有很多看官是一知半解,或者是根本就是一头雾水,所以就进一步再来说明一下。

  一念无明是让众生轮回生死的ㄧ个主因,有时候又称为起烦恼。换句话说,就是说某甲突然生起一个烦恼,这个烦恼也就是一个不如理的作意。起了什么烦恼呢?要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之前,先要把时空背景跳跃到过去世。譬如说:某甲当时突然生起一个贪念,也许是贪于山川美景、也许是贪于男女之色、或许又是贪于山珍海味等等。因为从无始劫以来都不知道蕴处界是虚妄的,所以就不停地在六尘境界上去追求。生出了以上所说的贪念之后,就可能接著去造作种种的身口意行,这就是业的开始。然而这样子的情况,众生可是多半都在不知不觉之中,不知不觉之中也就这样成就了种种的业;既然是在不知不觉之中辗转之下就形成了一股势力,所以就会有所谓的业力的产生。

  如同上面所说,起了一个贪念,追求了山川美景,接下来某甲就可能会想尽办法,一定要住在这样的环境之中,或者是说要常常到这样一种的地方来玩;当然可想而知的时候,他就必须努力地工作赚钱、省吃俭用,赚了钱都是想用在这个地方;能不能一定可以达成目标,就姑且不再探究了,但是趣向这样一种的生活方式,就会在不知不觉之中形成。

  假如某甲当时是贪于男女之色,又可能会是什么样状况呢?平常也许都想著说:我是不是可以再看看对方,能够互相聊聊天,那就更好了;因缘更加成熟以后,就会想要进一步追求对方,结果心中一直现起对方的身形、声音,乃至是到了没有对方就活不下去的状况,这不也是形成一股势力吗?只是说,因为所贪著的尘境是不同的,所以显示出来的外相,就有所差异罢了。但相同的是,当势力形成了以后,自己会没来由地就喜欢去追求类似的情形、类似的境界。

  有时候也说,我们无始劫以来,所造作的无明业种是无量无边的,辗转相因之后,所以对世间法贪爱的情形,也是错综复杂无量无边的。那么当一期生死的时间到了,在这一些无明业种的推动之下,若不是大善、大恶业的情况下,自自然然就出生了中阴,作为我们与下一世相连的ㄧ个过渡境界;随著中阴阶段差别不同的因缘,又乘著无明选择了某一种境界,就进入到了来世。假如这一位某甲,他所造作的是可以再生而为人的业,那就感得中阴之时,见到了有缘父母和合的情境,受胎了之后,才会有今世的另外一个人;等到前六识再度现起,出生了以后,已经是另外一个有情了,那就随缘而称为某乙了。但是,有著与过去世相类似的情况,就是说,随著过去世所贪爱的尘境不同,此世因缘和合又会特别贪爱著那一种的尘境。当然,这其中也会因为此世不同的教导、熏习而会有所改变,这一世开始之后,又重复上一世无明与业的情况,就这样一世一世,真的是叫作直到永远。

  除非说有缘听闻了善知识的开示而能够接受,再加上思惟、履行,才有可能打断这一条生死的锁链;只不过是这一个过程所需要的时劫长短,就不是每一个人都一样的了。但是,三界之中可分为六道,也就是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而天的境界又分为: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那么某甲死后,为什么再生而为人,难道不会生而为畜生或者是天人吗?所以死往何去这个疑问,显然是还没有得到答案。

  但是,要说明死往何去之前,先要探究一下,某甲当世到底在人间做了哪一些事情?为什么要思惟这个问题,这是因为说,一个人在世间所造作的事情差别不同,是会感得不同的业道,临命终舍报的情况,就会因此而有差别。换一句世俗话来讲,就是叫作死得不一样,当然相对要往生的处所,也就会有所不同。然而现实之中,人们生活的方式是错综复杂,不是我们所能够一一详细了解的,所以就只能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来作一下说明。

  譬如说:某甲在世间所从事的是靠杀害众生、贩卖其肉,才能够赖以为生的行业;又尤其是某甲是直接执行杀害众生的事业的时候,就好像是一般的屠宰场,或者是台湾有一种特殊的行业叫作活鱼餐厅,那其实都是在贩卖宰杀活鱼的,若是经年累月从事这样的行业,这就不断地成就杀生的业。虽然所杀的是畜生,但由于久而久之之后,数量也是相当庞大,所以这个就是会下三恶道的业因;舍报之时,随其所造恶业的轻重差别或而生中阴,或而不生中阴直接到地狱受报。通常而言,是说某甲当世长时间成就这些恶业的时候,并没有再造作其他特别大的善业,这就是随其恶业而在死后往恶道而去的一种简单的说明。

  若是说某甲在世的时候,是一个乐善好施的大善人,但凡修桥补路、救济贫苦之事,但有能力或有闲暇之际一定随分去作,所以一生所作的善事获得众生的称赞;那么在没有另外再造作其他大恶业的情况之下,某甲舍报之时,就乘著善业的势力,现起了可爱的中阴境界,随之而往生人、天的善趣了。这就是随其善业,而死后往生善道去的一种简单的说明。所以今世的生,是从过去世的死而来;今世死了以后,又生到了下一世去。

  又或者说某甲在世的时候,不是有人说:在世间坏事干多了,是要小心会受到恶报的。好,某甲若是坏事做得还真不少,但还好都不是具足伤天害理的大坏事;偏偏有一些因缘之下,他也造作了一些善事,而看起来这些善事,也还是真的有帮助了不少人;若是在没有其他的所作所为,这个时候就要来较量一下,他这一世所作到底是善业重还是恶业重。若是善业较重,就乘著较重的善业势力,也许就先生到天界享福;天福享尽了,或者乘著剩余的恶业势力,而下堕到畜生道、鬼道之中,受用原先所造的其他的恶业而应当要酬偿的恶报。若是所作的恶业是比较重的,但是也夹杂著有善业的因,也许舍报的时候,随著较重的恶业先往生到恶趣受报。只是说受报的情况之中,又有一些特殊的状况,这就好像说,有一些有情虽然是造作了恶业,而生到了畜生道为狗,但是却为主人所呵护备至的情形,这是一样的;又也许说恶业受尽,又可以乘著前一世其他善业的因,直接生到天界去。所以某甲这一世,舍报的死往何去,就是依当世的善、恶业的轻重而决定,重者先报,轻者后报。

  若是一个人,真诚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而且平日之间念佛不断,乃至是可以忆佛而净念相继,所有成就的善根也都回向往生西方,临命终的时候,就乘著这样子的心念,感得西方三圣以及菩萨众示现相迎,而往生了西方极乐世界。不管这个世间的六道之中,天上、人间乃至是恶道,此时此刻某甲,毕竟已经不在其中,而说他是随念而生到极乐世界去了。虽然还是在三界之中示现,但是仰仗 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以及威德所摄,乃至其那一生之中,可以成就出离生死苦之果。

  所以,以上所简略的说明,就是一般人生与死。生从何来?从过去世因一念无明所造的种种业行而来,续诸生死而往生到了此世,受用了一些福业的同时,也承受了或多或少的苦果;然而并没有因此而有所警觉,依然以此而执迷不悟,继续造作或善或恶的种种业行,其结果当然就是辗转不断地在三界之中受生、往生了,真的叫作了无出期。所以经论中常常会看到类似的说法:“众生在长夜之中,生死相续,不得出离。”长夜不是说每一天夜晚的时间都很长,而是说众生一直在无明的笼罩之中,就好像漫漫长夜一直都等不到智慧光明的出现,来破除生死轮回的黑夜。

  一般为什么会说有生死?前面说,这是从本来没有某甲,母亲怀胎了几个月之后,某甲的身形成就了,被生了出来,然后就显示出种种的身口意行,这个时候就说有生;而年老或者是出了意外,唿唤某甲的时候,某甲不再有所反应,乃至是色身也损坏、或者是自然腐烂、或者是被他人所焚毁,所以这个时候又没有某甲了,就说有死。而众生所讨论的生死,都是依止于蕴处界而思惟分别建立;也就是说,依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的现前运作下,去认定有生、有死。

  然而蕴处界法是虚妄不实的,只是藉著种种缘而有,也就是在这样的现象界之中,我们认定了有生、有死的法;而蕴处界既然是虚妄不实的,依于虚妄不实的法,而再施设建立的生死之法当然也是虚妄的,所以生死之法并不是真实有的。“生”其实是我们的一种觉受,依于从来没有某甲,现在看到了某甲,某甲还一直在世间有身口意行,然后就建立了有某甲生的这个概念,于是就有了“生”的法。

  但是,生只是一种概念,并不是真实的法。真实就是一直都在,不会改变。假如说生是真实的法,依于真实与生的定义,那么生应该就一直都会在啊!可是我们不会看到同样的某甲一直都在生,只是依于他继续在世间示现有身口意行,从这样一个现象一直延续下去,所以往过去的时间点推知,而施设了生的一个概念。同样的,死是依于五蕴身心的另外一种现象而建立了概念,也不是真实的法,因为某甲也没有一直在重复死的缘故。所以阿罗汉亲证了这个现象界中的真理,断了我执、我见以后,叫作证世俗谛,才有资格可以出离三界生死。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后面的内容就要等下一次再来跟大家分享。

  祝愿大家:幸福健康,道业勐进。

  阿弥陀佛!